1938年,一位被称为“最美抗日女兵”的女战士微笑面对刺刀,行刑前,她向日军提出了一个请求,日军当场答应,事后却后悔不已。 成本华老家在安徽和县历阳镇的高巷村,祖上是从山东宁阳、聊城那边迁过来的,明朝初年,她的老祖宗成永通挪到和县定居,还被封了个“武德将军”。 家里这种武将传下来的风气,再加上山东人骨子里的豪爽,让成本华打小就跟别的姑娘不一样,胆子大,性子刚。 后来抗日战争打起来了,全国的爱国青年都跟燃起来的火似的,成本华也不例外。 她跟着大伙儿一起上街,写抗日的标语,唱激昂的战歌,还演活报剧给老百姓看,就想让更多人醒过来,一起保家卫国。 没多久,她跟同样爱国的刘志谊成了家,俩人算是志同道合的一对。 当时的和县县长赵永智是个能打仗的硬汉子,1937年12月的时候,他拉起了一支和县抗日人民自卫军,自己当司令。 成本华和刘志谊夫妻俩二话不说就参加了,心里就一个念头:保卫和县,守住家乡。 到了1938年5月11日,日军的步炮兵从金河口登陆,没一会儿就攻破了和县的东门。 当时安徽省第五区的督察专员李本一带着部队在城里跟日军撞上了,他只派了一个班的兵力在小市口堵住日军,自己带着大部队往西边撤。 那小市口的仗打得叫一个惨烈,日军被打死打伤两百多,可咱们那个班的战士也全牺牲了。 最后一个机枪手子弹打光了,直接拉响手榴弹跟围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到现在都没人知道他叫啥。 就在这时候,留在城里的成本华正红着眼——她丈夫刘志谊刚被日军杀了,她跟战友们接着跟日军死拼,可架不住对方人多,最后不幸被俘。 后来有个叫山下弘一的日本兵回忆说,他们中队进和县的时候,碰上了中国人的抵抗,抓住的人里有个挺好看的中国女人,就是成本华,当时24岁,还是这次抵抗的领头人。 日军让她投降,她就那么轻蔑地看着,一个字都不说,当时还有个日本记者给她拍了照片,之后就把她关了起来。 过了几天,日军要撤退了,把成本华捆着带到大西门外的刑场,故意让她看他们枪杀抓来的中国人。 成本华就那么冷冷地瞅着日寇们干那些破事,脸上全是瞧不起。 那日本刽子手累得够呛,找了几个板凳靠在城根的碉堡旁歇着,地上躺的全是血淋淋的尸体,看着就阴森。 这时候日寇解开了成本华的绳子,她知道自己要牺牲了,可一点儿没怕,轻轻活动了下麻了的胳膊,理了理乱了的头发,然后对着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 嘴角还带着点轻蔑的笑,就那么等着死,还让记者再给她拍了张照,照片拍完,几个日本兵就跟疯了似的,用刺刀把她捅死了。 成本华还是个有文化的新女性,她弟弟的同学和堂妹都能证明,她读过和县中学,还参加过童子军。 当时和县中学的童子军编为1194团,经常帮抗日部队搞宣传、做慰问、干杂活,她身上那条童子军皮带就是自己的。 关于她牺牲的具体时间,还有种说法是1938年4月24日,那天日军中野部队从芜湖出发,在海军帮忙下从金河口登陆,下午就从东门进了和县。 柏承君的部队听说后往孙堡、古河方向撤了,成本华家就在东门旁边,当时就被抓住杀在城门下了,到底是被搜出来的还是有人告密,现在也说不清。 不过日本记者拍的照片里,成本华虽然看着受了不少罪,可还是双手交叉在胸前,抬着头,一脸无所畏惧,嘴角那抹蔑视的笑,看着真让人心里发颤。 那就是咱中华儿女的英雄样,把自己的青春全献给国家了。 1938年5月20日,日本的《x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上登了成本华的照片,旁边的日文写着:“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有‘中国女童子军’字样,这个抗日顽固分子什么军事机密都没说。” 第二天,《画报》另一期上又登了她一张照片,姿势表情跟第一张一模一样,身后四个日本兵坐在长条凳上,有的拄着军刀,有的还在抽烟。 注释写着:“昭和13年4月,俘获的中国女战士成本华,24岁,不管怎么拷打,她始终笑着,把青春献给了国家。” 一直到1967年和1979年,日本的《日本的战历》画报还登过她的照片,都说她是“不投降、不招供的抗日女英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历史记录。 她临刑前那个笑,是因为日本人想让她怕,想让她求饶,甚至让她看同胞被杀来摧垮她的意志,可她偏不。 她整理头发,挺直腰板,还让拍照,这是在告诉日寇:你们能杀了我的人,可杀不了中国人的骨气。 那张照片后来被鬼子登在画报上,本想炫耀战绩,结果成了打自己脸的铁证。 现在咱们看她的照片,还是会被震撼到,那交叉的双手,那蔑视的笑,像是在跟我们说:别忘了,今天的和平是咋来的。
1938年,一位被称为“最美抗日女兵”的女战士微笑面对刺刀,行刑前,她向日军提出
断代史鉴
2025-07-26 11:59:33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