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人就是杀人恶魔,必须赔偿我们日本人员损失!”他是二战战场上“杀敌最多”的抗日将军,被誉为东方隆美尔!成为许多日本人心中的噩梦,然而日本却以他曾活埋1200多名日军俘虏为由,将他告上国际法庭,索赔2亿...... 孙立人出生在1900年的安徽庐江,家境不错,父亲是清末的官员,小时候他随家人迁到青岛,当时的青岛是德国的殖民地,街上德国巡警骑马而过,黄皮肤的本地人只能躲到一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慢慢认识到一个国家强不强,决定了百姓的尊严。 1914年,他考入清华学校,成绩优异,体育也好,是篮球队队长,毕业后,他本来打算当一名工程师,特意选择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可在美国的几年,他不断从国内收到战乱消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意识到,修桥补路固然重要,但如果国家没有军队保护,建设再多也保不住,他毅然放弃工程专业,转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从零开始学习军事。 在美国,他展现了异于常人的军事天赋,毕业时拿到了全优成绩,还获得了美军教官的高度评价,1928年他回到中国,加入国民革命军,却因为不是黄埔军校出身,被安排到一个并不显眼的岗位——税警总团,这支部队主要负责缉私查税,没人把它当作正规军看待。 但孙立人用三年时间,把这支“杂牌军”带成了能打硬仗的铁军,他每天带士兵十公里越野训练,还教他们识字、学习战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他率领税警总团参与前线战斗,他们坚守苏州河阵地,面对日军坦克和火炮,死守阵地半个月,最后只剩下几十人,孙立人自己也被炮弹震伤,昏迷前仍要求士兵死守阵地,这一战让他和他的部队名声大噪,连英国的《泰晤士报》都刊登了他们的战斗画面,称他们是“东方的钢铁闸门”。 真正让孙立人成为国际焦点的,是1942年缅甸仁安羌战役,那一年,日军突袭缅甸,英军第1师被围在仁安羌,7000多人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英国人向中国远征军求助,孙立人接到命令后,带着新38师的113团迅速南下。 当时他手上的兵力不到3000人,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日军,但他没有正面强攻,而是采用侧翼突袭的方式,避开主力,直插敌后,他亲自带突击队摸黑穿越丛林,占领制高点后发起总攻,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终于打破包围圈,英军被救出,在撤离途中不断向中国士兵敬礼,英国国王后来亲自授予孙立人“帝国司令官”勋章,这是外国将领能拿到的最高荣誉之一。 从那之后,孙立人在缅甸战场上屡战屡胜,他的部队被称为“丛林之狐”,配合英美军队一路反攻,打到缅北,1944年,他再次率领部队与日军第18师团交战,这支部队是南京大屠杀的主力部队,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孙立人指挥部队在瓦鲁班展开三昼夜激战,最终缴获敌军师团番号关防,重创日军精锐。 整个缅北战役期间,新38师歼灭敌军两万余人,推动了中缅印三地战局的转变,美军称他为“丛林战神”,英军称他为“东方隆美尔”,他的战术灵活、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使新38师成为远征军中的王牌。 但战后不久,日本人开始反击——不是在战场,而是在舆论上,他们在国际上控诉孙立人“虐杀战俘”,称他在缅甸活埋了1200多名日军战俘,这些指控没有任何实证支持,却被某些媒体反复放大,中国方面迅速组织调查,最终确认孙立人所俘的日军战俘总共才五百多人,全部予以妥善安置,没有一人被处死,然而日本方面坚持索赔,甚至有人在东京街头游行要求孙立人“道歉”。 那场听证会上,孙立人不是辩护,而是展示,他把敌人对中国战俘的暴行照片摆上桌面,把一本本记载部队纪律的训令翻给法官看,这些材料比千言万语更有力,最终,日本方面的指控被驳回,孙立人得以保全声誉。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驻防台湾,他重视军队现代化,引进美式装备,推动训练改革,一度受到高度评价。 但政治的风向并不总是公正的,1955年,他被指控与美国中情局有联络,意图发动政变,没有审判,没有调查,他直接被软禁在台中一处住宅中,这一关就是33年。 在这三十多年里,他从未公开发声,也很少接受访问,他在院子里种菜养花,写书读史,曾有老部下偷偷来看他,他只说了一句:“想去看看松山,”那是他当年带兵打仗的地方,也是无数远征军将士埋骨之所。 1988年,他终于获得自由,那年他已经88岁,身体虚弱,行动困难,两年后,他在台中去世,临终前,他望着墙上的缅甸地图,轻声念着那个熟悉的地名——野人山。
“骗不住了!”,美防长来到日本,悼念在二战时期战死的日本人,并吹捧:“二战日军永
【345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