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莫言痛快地答道:“行啊,800块能买一头大黄牛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到十分钟,张艺谋就拿下了红高粱的版权。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6年,刚从电影《老井》拍摄中抽身的张艺谋,在北影制片厂办公室偶然翻开莫言的小说集《红高粱家族》。 其中《红高粱》和《高粱酒》两部中篇小说以其原始生命力、浓烈乡土气息和奔放情感深深吸引了他。 他敏锐意识到其独特的粗犷野性美感和情感张力极具电影改编潜力,决心将其搬上银幕。 张艺谋打听到作者莫言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立刻前往军艺。 找到莫言后,他直截了当表达想法:“我想拍你的《红高粱》,版权费800块,行不行?” 当时800元对尚未成名的作家莫言而言是笔巨款(约值一头黄牛)。 莫言对电影圈和张艺谋都不甚了解,但被对方的诚意和“天价”打动,爽快答应:“行啊!都能买头大黄牛了!你随便改!” 这次简短会面,奠定了经典之作的基础。 版权到手,挑战开始。 张艺谋找来编剧陈剑雨、朱伟,对小说进行大刀阔斧改编。 原著结构宏大,为适应电影篇幅和突出核心,他们大幅删减调整,将故事聚焦于“爷爷”余占鳌和“奶奶”九儿之间野性与反抗的爱情,以及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抗日壮举。 为增强叙事感,他们创造性地增加“孙子”作为旁白者,以第一人称在首尾讲述这段家族传奇。 剧本初定,选角成难题。 张艺谋希望寻找具有原始生命力和野性气质的新面孔。 在中央戏剧学院,他注意到大二学生巩俐。 她身上未经雕琢的质朴、倔强和潜在爆发力,让张艺谋认定她就是“九儿”。 巩俐起初对电影兴趣不大,但被“九儿”敢爱敢恨的角色打动,接受了挑战。 男主角“余占鳌”的寻找更费周折。 考虑过陈道明、李雪健等,张艺谋总觉得气质不够贴合。 偶然看到刚毕业的姜文,他身上那股混不吝的劲儿和蓬勃的男性荷尔蒙,让张艺谋眼前一亮。 姜文也被角色吸引,两人一拍即合。 更大困难是外景地。 莫言笔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景象无处可寻。 张艺谋展现惊人魄力:决定自己种! 他选择故事发生地山东高密县。 剧组与当地政府及农民协商签约:剧组提供种子和部分资金,农民负责种植大片高粱。 秋收时,剧组按约定价格回收。 这方案解决了场地问题,也为农民带来收入。 同时,在高密县三十里铺找到一座废弃老酒坊,修葺后成为重要场景——十八里坡酒坊。 1987年,《红高粱》在高密开机。 拍摄艰辛:为捕捉理想光影,尤其是“血海”般高粱摇曳的画面,常需长时间等待合适光线。 演员和工作人员在简陋条件下工作,张艺谋的严苛要求和全剧组热情支撑着他们。 巩俐、姜文在张艺谋调教下,贡献了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历时半年多,影片完成。 1988年2月,《红高粱》出征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这部充满东方神秘色彩和强烈生命意识的影片,以独特影像风格、浓烈色彩和震撼故事,征服评委观众,一举夺得最高奖项——金熊奖。 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最高荣誉,实现零的突破,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同年10月,《红高粱》国内公映,引发巨大轰动。 观众被影片张扬的生命力、炽热爱情和悲壮抗日故事震撼。 它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多项国内大奖。 《红高粱》的成功,标志中国第五代导演集体崛起,开创中国电影新美学风格,将乡土题材提升到新高度。 它成就了张艺谋国际导演地位,开启了巩俐影星之路,为姜文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影片结尾苍凉的旁白:“这就是我爷爷奶奶的一段事……时间久了,有的人信,也有的人不信……” 这段传奇,连同那片血染般的红高粱,永载中国电影史册。 主要信源:(中国网三农)
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26 02:39: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