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正相信的人 居然是个常败将军? 公元220年曹操病危,满朝大将守在殿外,他只叫了夏侯惇进屋密谈。张辽威震逍遥津,徐晃大败关羽,为何临终托付的却是这个常打败仗的将军? 翻开曹操手下将领名单,五子良将个个战功显赫:张辽在逍遥津八百破十万,张郃在街亭击溃马谡,徐晃在樊城让关羽败走麦城。可奇怪的是,曹操最信赖的反而是个"不靠谱"的武将——屡战屡败的夏侯惇。 第一层信任:自家人永远排在第一位 夏侯惇的战绩有多惨?公元197年,他被吕布的诈降计骗进包围圈,成了阶下囚。193年渡河遭伏击,差点丢了性命。200年官渡大战期间,他又因冒进丢了粮草重地。 换作别的将领早就被砍头了,可曹操不仅不处罚,还给了他最高特权:"出入卧室不用通报,乘车同行不分尊卑"。这种特殊待遇连五子良将都望尘莫及。 说到底,曹操是个明白人: 1. 乱世之中血脉最可靠 2. 自家人犯错成本低 3. 外姓将领再强终究隔层纱 现代网友的调侃很精辟:"给张辽升职加薪容易,让夏侯惇下台却难。就像企业元老再没本事,董事会也总给他留位置。" 第二层信任:拿命换来的忠诚度 典韦用命写担保书 197年宛城那一夜惊心动魄。张绣叛军追杀曹操,典韦独自守住营门,身中数十箭屹立不倒。等曹操脱险返回时,他的尸体还堵在门口,吓得敌人不敢靠近。 曹操嚎啕大哭:"非典韦损之?"这话道出真相——普通大将战死不过是折损战力,而贴身护卫牺牲却是失去保命符。 许褚活成忠诚标本 曹操病重时,大将曹仁前来探望许褚。谁知这个"虎痴"愣是把征南将军拦在门外:"魏王身体不适,外臣不便相见!"按当时规矩,这本该是杀头罪。曹操知道后却大赞:"做得好!" 更令人吃惊的是,曹操病逝时,许褚竟哭到当场吐血。网友点评:"曹操心知肚明,给他挡箭的人有千军万马,替死挡刀的却屈指可数。" 第三层信任:人才可以重用但不能全信 五子良将的光环与枷锁 张辽在逍遥津封神,曹操高兴地说他像"古代召虎",转手就把张辽的兵力限制在万人以内。徐晃在襄樊把关羽打得落花流水,刚打完就调离前线。翻开《三国志》,五子良将始终未获军权要职。 真相很扎心: 1. 外姓将领功劳再大也得防 2. 关键岗位永远留给自家人 3. 信任程度决定职位高低 管理课:信任要分层 曹操的用人手段堪称职场教科书: - 亲戚当高管(如夏侯惇) - 死士管安全(如许褚) - 能臣干业务(如五子良将) 教授说得透彻:"曹操的眼泪祭奠死者,权力交给血亲,活计派给能臣。" 曹操临终那年,他把兵符交给许褚护身,却把江山交给夏侯惇托孤。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当管理者在职业经理人和家族成员之间抉择时,曹操的信任公式依然熠熠生辉:能力决定你做什么人,血缘决定你是什么人,忠诚决定你做谁的自己人。 #三国演义# #曹操# #夏侯惇# #许褚# #张辽# #徐晃# #典韦#
曹操真正相信的人居然是个常败将军? 公元220年曹操病危,满朝大将守在殿外,他
五代十国志
2025-07-25 22:3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