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家中自戕。第二天,妻子吴镜侬

时光旧梦远 2025-07-25 19:21:13

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家中自戕。第二天,妻子吴镜侬在他身边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短短十个字令人泪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6年,中国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吞下一瓶安眠药,在家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将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国家的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回看他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地质勘探的简史,1898年,谢家荣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这也让他从小就明白,想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 1913年,他考进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三年后,他被公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专攻矿床学,并且只用三年就拿到了学士和硕士学位。 就连国外的导师都看好他,劝他留下,可谢家荣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为自己的国家找矿。 回国后,他立刻投身地质调查所,那年头搞野外勘探,全靠两条腿走,他背着地质锤和样本袋翻山越岭,汗流浃背是家常便饭。 正是凭借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功夫,他才接连发现了淮南八公山煤田、福建漳浦三水型铝土矿、南京栖霞山铅锌矿以及安徽凤阳磷矿。 尤其是在甘肃,他仅凭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样本,就断定白银厂地下必有大矿,最终促成了一座大型铜矿的诞生。 这些都不是靠着运气,而是建立在他对煤岩学、矿相学的深入研究之上,他编著的《中国矿业学》,成了那个年代地质工作者的启蒙教材。 到了1930年代,他的目光又投向了石油,当时,西方地质界普遍断言中国是“贫油国”,理由是中国的地质构造以大陆相为主,不具备海洋相地层的生油条件。 但谢家荣偏不信这个邪,他收集了大量资料,率先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坚持认为中国的大陆盆地里完全可能藏着大油田。 直到1940年代末,他明确指出东北地区有石油远景,尤其点出了松辽盆地的巨大潜力,不过,在当时,这番话被不少人当成了书生空谈。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地质部总工程师,1956年,他当选院士,并亲手绘制了《中国含油远景图》,圈定了全国22个可能的含油区域。 而这张图,后来成了大庆油田勘探的直接指南,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亲自带队钻进天寒地冻的松辽平原。 当钻机冻住时,他就带人围着机器生火;钻井液冻成了冰坨,他伸手就去掰,虎口冻裂了淌着血,嘴上还开着玩笑:“这点伤,换来石油就值了。” 1959年,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探井喷出工业油流,消息传来,谢家荣捧着从现场带回的岩芯标本,泪流满面。 他跑了三十多年野外,摔断过腿,得过疟疾,就是为了等这一天。大庆油田的发现,不仅印证了他的理论,也帮助新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然而,1966年,风暴来临,他一生信奉的“陆相生油”理论,转眼就成了伪科学,他为研究珍藏的外文资料,一夜之间竟成了里通外的铁证。 有心之人冲进家里时,他死死抱住一箱地质笔记,被人推倒在地,嘴里还念叨着:“这些是国家的,不能毁!” 他想不通,那些他熬夜整理的勘探数据,怎么就成了罪证,他找了一辈子矿,到头来,怎么自己反倒成了需要被打倒的黑矿? 妻子吴镜侬回忆,那段时间他常常深夜独坐,对着墙上的地质图发呆,他曾对着自己喃喃自语:我这辈子找油,没藏过私心,这种清醒的绝望,比任何肉体折磨都更磨人。 一个一辈子跟石头打交道,深谙坚硬的人,自然懂得坚守,可当他毕生守护的事业被污蔑,当他视若生命的真理被践踏,这份坚守也就失去了支点。 他留下的遗物里,有准备带去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勘探计划,有下个月要给学生讲课的笔记,枕头下甚至还压着一块从四川带回的含油砂岩,他心里装的都还是地下的那些宝贝。 在大庆油田的展览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当年用过的地质锤,木柄被磨得油光发亮,他用生命为石油作证,而石油,也确实为他作了证,只是这份清白,来得太晚,也太重了。 【信源】面对不敢面对的历史 ——缅怀“文革”中被逼自尽的地质学家——科学出版社

0 阅读:67
时光旧梦远

时光旧梦远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