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有一个奇葩现象,当北约三十几个国家给乌克兰送飞机、导弹、坦克等武器时,世

飞绿说历史 2025-07-25 17:23:53

俄乌战争有一个奇葩现象,当北约三十几个国家给乌克兰送飞机、导弹、坦克等武器时,世界上好像只有一个国家给俄罗斯支援炮弹,那就是中国的近邻朝鲜。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朝鲜的火车、货轮就没怎么停过。据韩国情报机构估算,仅2023年9月至2025年7月,朝鲜已经向俄罗斯送去了超过1200万枚炮弹,装满了大约2.8万个集装箱。   这些炮弹主要是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径,用于榴弹炮和自行火炮,是俄军现在在乌克兰战场最常用的型号。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数据显示,在哈尔科夫等方向,俄军每三发炮弹中,就有一发来自朝鲜。   整个前线,60%以上的炮弹消耗靠朝鲜撑着。要不是有这些“朝鲜制造”,俄军的火力早就降下来了。   而且朝鲜不仅送弹药,还送人。2024年秋,第一批1.1万名朝鲜士兵就已经抵达乌东战场,干的活也不轻松——排雷、修工事、冲锋,有时候还要上阵打巷战。   这些士兵佩戴俄军标识,使用俄制装备,由俄朝军官联合指挥。伤亡率高达36%,远超俄军平均,堪称“实打实”地在打仗。   到2025年7月,俄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平壤时确认,俄方正计划接收更多朝鲜士兵,总规模可能会扩大到4万人。这不仅仅是帮忙,更是深度参与。   为什么俄罗斯会这么依赖朝鲜?答案很简单,打仗太花钱,自己产能不够。   在西方全面制裁之下,俄军工厂缺芯片、缺机床、缺高精设备,2024年自产炮弹只有230万枚,完全不够打。   而乌克兰这边的火力也在不断升级,没有朝鲜的“炮弹洪流”,俄军早就被压着打。   朝鲜的弹药便宜、管够、能迅速到货。更关键的是,朝鲜有库存。战前储备在1800万枚左右,现在已经消耗了七成。   国内兵工厂也在三班倒满负荷生产,把民用工人拉去造炮弹,连电力都优先供应军工。这种“计划配给制”,效率远超欧洲。   当然,朝鲜不是白帮忙。俄罗斯给了不少实打实的好处。每年大约200万吨粮食、300万吨原油、100万桶石油,缓解了朝鲜40%的粮食缺口。其次是现金,估计每年的军火收入超过40亿美元,占朝鲜外汇的主力来源。   重要的是朝鲜从俄罗斯那里换来了S-400防空系统的技术、“伊斯坎德尔”导弹的设计资料、“铠甲-S1”的生产线,还有核潜艇建造经验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数据。   这些技术直接提升了朝鲜导弹的精度,例如KN-23导弹的误差从几公里缩小到几十米。   朝鲜方面也在实战中练兵,士兵接触现代化武器、对抗北约体系部队,这种经验在东北亚是很难获得的。   正因如此,朝鲜对这场战争的投入是全面的,不只是物资支援,而是用“鲜血和技术”换未来。   这种深度合作直接改变了乌克兰战场的火力平衡。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等方向,俄军现在能实现5比1甚至10比1的炮火压制,每天几万发炮弹覆盖乌军阵地。   乌军反击的炮弹每天只有2000发左右,大量士兵因此负伤或阵亡。据乌军内部估算,前线伤亡中有60%来自朝鲜的炮弹。   不仅如此,朝鲜的工兵效率还比俄军高40%,排雷、修桥、保后勤,保障了俄军进攻节奏。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军援虽然高科技,但交付慢、成本高。   比如欧盟的一发炮弹成本高达5000欧元,而朝鲜的不到800欧元。在拼数量的战场上,便宜又多,才是真正的优势。   不过,这样的合作也不是没有代价。朝鲜国内负担越来越重,炮弹库存见底,青壮年兵员大量消耗,高死亡率带来的是不稳定的社会情绪。   而且,朝鲜的军工产能高度依赖俄罗斯提供的精密设备和芯片,一旦俄方断供,朝鲜的兵工线也可能停摆。   俄罗斯这边虽然得到了支援,但也付出了不小的财政压力。每年对朝支出超过40亿美元,加剧本国赤字。   况且把尖端技术交给朝鲜,等于是自己埋下了一个未来的安全隐患。一旦朝鲜导弹能力全面提升,东北亚局势将更加复杂,俄罗斯远东地区也可能受到牵连。   更关键的问题是,朝鲜提供的大多数弹药都是非制导的老式炮弹,命中率不高,难以与西方的精确制导武器抗衡。   例如乌克兰使用的“神剑”炮弹命中率可达90%,而朝鲜炮弹的命中率不到12%。即便弹药多,但俄军的推进速度仍然很慢,2024年平均每天也就向前推进50米,整体战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总结来看,朝鲜如今成了俄罗斯几乎唯一的外援,靠着炮弹和士兵撑住了俄军在乌克兰的正面攻势。   这是一场典型的“技术换鲜血、资源换炮弹”的交易,帮了俄罗斯燃眉之急,也把自己绑进了俄乌战争的战车中。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

战争2013

战争2013

1
2025-07-25 18:57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军事,还有人心。俄罗斯打的艰难更多的是不得人心。乌克兰有今天,也是由于自己的一意孤行,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意志行事。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