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陈独秀出狱,这是他遭遇的第五次牢狱之灾。出狱后他想重回延安。毛主

趣叭叭呀 2025-07-25 14:30:54

1937年8月,陈独秀出狱,这是他遭遇的第五次牢狱之灾。出狱后他想重回延安。毛主席表示十分欢迎,不过要答应3个条件。

1937年8月的南京城闷得人透不过气,陈独秀拖着步子迈出监狱大门。

这是他第五次从牢里出来,衣裳破旧但腰杆还挺得笔直。

这位五四运动的老旗手心里揣着个念头——回延安去,那会儿日本人的枪炮都快顶到华北鼻子尖了。

延安那边很快得了信,窑洞里的领导人态度挺明白。

毛主席在油灯底下写了回话,开出的条件实实在在有三条:头一条得公开和托派那套理论划清界限,第二条要拥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后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这几条听着简单,可往深里想都是硬骨头。

老友罗汉在南京城门口迎着陈独秀,话里话外透着忧心。

延安虽说是敞开大门,可党内好些人心里还别着劲儿。

陈独秀自己最拧巴的就是头一个条件,托派那些主张跟着他好些年了,真要开口否认,等于把半辈子坚持的东西摔地上。

不过说到抗日救国,他倒是拍着胸脯说得响当当,毕竟国难当头,这事儿没得商量。

后来的事就像水往低处流那般自然。

前后谈了小半年,两边终究卡在那条底线上。

陈独秀咬死了不肯改口,延安那头也松不得弦。

眼瞅着这事黄了,老爷子收拾包袱去了四川江津。

长江边上的小村子成了他最后落脚的地界,院里两间土坯房,门口石板路被雨水冲得发亮。

江津的日子像慢火熬粥似的过。

陈独秀每天清早沿着田埂溜达,晌午就钻进堆满书的厢房写写画画。

邮差隔三差五捎来报纸,他总把抗日战报摊在竹桌上看得仔细。

有年冬天冻得砚台都结冰碴,他裹着旧棉袄写诗,墨汁化不开就兑点烧酒,字里行间还惦念着前线战事。

要说陈独秀这人,半辈子在漩涡里打滚,临了却像山崖上的老松树般定住了根。

虽然没回成延安,可他最后那几年攥着笔杆子的手从没软过。

坊间传他病重那会儿,枕头底下还压着写满批注的报纸,也算应了那句“晚节黄花老更香”。

转眼八十多年风吹雨打,历史的书页早翻过去好多章。

2023年深秋,安庆陈独秀纪念馆新开了史料展厅,玻璃柜里摆着他江津时期的手稿复印件。

年轻讲解员指着泛黄的纸张说,这是老爷子讨论农民问题的札记,字迹抖得厉害,可思路却丁是丁卯是卯。

展厅墙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新青年》创刊号的封面,参观队伍里有学生伸长脖子看,也有拄拐杖的老人不住点头。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