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日本战俘在回忆录中,爆料两位烈士是叛徒,其中就有我党的高级特工,东北抗日英雄张永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本日本战俘写的书搅起了风波,里面把抗日英雄张永兴说成了叛徒。
这个事一出,当年认识他的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老百姓更是不信那套说辞。
张永兴是山东蓬莱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实在活不下去,全家只能往东北逃荒要饭。临走时他爹抹着眼泪对儿子说,走到天边也别忘本。
这句话后来成了张永兴的脊梁骨。在东北晃荡的年月,小小年纪就见识了人间百态,心里憋着股劲想活出个样来。
1915年这小伙子去了天津念书,进了南开中学。
在学校天天读书看报,正赶上新思想到处传。那些日子,他常跟同学在图书馆讨论国家大事,总觉得光读书不够,得干点实在事。
可惜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念完就退学了。
可人家心里有数,知道书念到肚子里才是自己的本钱,边干活边啃书本。
后来全家搬到辽宁安东讨生活。那时候日本兵已经在旅顺扎了根,眼瞅着他们在街上横着走,张永兴恨得牙痒痒。
有一天在家翻报纸,他突然拍桌子说,得用笔戳穿鬼子的把戏。
就这么办起了《新安东日报》,专门写文章揭日本人的短,告诉大伙别当缩头乌龟。他在报社干活时总说,每个字都是打向鬼子的子弹。
到1926年,日本人把安东占得严严实实。
张永兴瞅着乡亲们受欺负,那股火气压不住了。跑到集上就喊,老少爷们不能等着挨揍,得挺直腰杆跟他们干!
这一嗓子喊出来,大伙都跟着他上街抗议。日本兵哪能容得下这事?没过多久,报社就被砸得稀巴烂。
日本兵拿着枪逼问时,张永兴脖子挺得梆硬:你们砸得烂屋,砸不碎人心!
1932年,他在南京碰到老同学刘进中。
俩人黑灯瞎火聊了大半宿,才知道人家是搞革命的。老刘跟他说,共产党是真心为老百姓打江山的,想把鬼子赶回老家。
这话正对张永兴的心思,转年就入了党。
1933年党组织送他去苏联学本事,回来就成了地下高手。
在齐齐哈尔搞情报,表面上开杂货铺当掩护,背地里把日本人的动静摸得门清。这摊子铺得不小,前后开了八家店做联络站,弄到的情报救过不少人的命。
可惜好景不长,内部出了个叛徒把他供出来了。
日本宪兵把他抓去,上老虎凳灌辣椒水,人折腾得只剩半口气。
可张永兴连个疼字都没喊,闭眼之前还朝审讯官笑:要命有,要口供休想!那会儿正是1937年寒冬,他和其他七个同志一块儿倒在血泊里。
1987年突然冒出个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往他身上泼脏水。
张永兴那姑娘听到消息气得直哆嗦:我爹的骨头渣子都是硬的!果不其然,没过两年党史部门就发了文件,白纸黑字写着他是正经八百的英雄。
这些年里,东北老百姓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在牡丹江的烈士陵园,清明时节总有不知谁送的新鲜菊花。
他孙子三年前接受采访说过,家里最传家的就是太爷爷那本磨破边的日记本,上面还留着血印子。
打去年开始,央视播的纪录片专门用了半小时讲这事。
电视里放着他当年藏在砖缝里的情报信,解说员声音打颤:他潜伏在敌人心脏里三百多天,送出的军事情报摞起来有半人高。
黑龙江省官网的烈士榜上,张永兴的名字挂在第一档,照片里的眼睛还盯着前方呢。
这话搁现在人心里门儿清:真金不怕火炼,好名声不是几张破纸就能败坏的。
张永兴那一辈人早就用命给自个儿正了名,哪轮得到那些穿马靴的嚼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