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有一个民族,每隔四年都会把已故先祖从坟墓里挖出来,进行精心装扮,在街上游行拍

墨魂 2025-07-25 11:50:53

印尼有一个民族,每隔四年都会把已故先祖从坟墓里挖出来,进行精心装扮,在街上游行拍照,再装回棺椁。当欧美游客被这些画面吓得后退三步时,托拉雅族人正握着先祖的手腕自拍,他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在印尼苏拉威西岛的崇山峻岭间,生活着托拉雅族,1000 多年前,这个民族从中国南方的海边出发,驾着船漂洋过海,最后在这片深山里扎了根。 他们舍不得丢掉与大海的联系,就把房子修成了船的样子,连屋檐下挂着的牛角,也像是船锚一样,拴着他们对过往的记忆。 托拉雅人对 “家” 的理解,和咱们不太一样,在他们的船形屋里,活着的人住一边,逝去的亲人住另一边,中间就隔着一道简单的木墙。 刚去世的人不会立刻下葬,家人会把遗体清洗干净,穿上生前最喜欢的衣服,放在特制的木架上。 每天做饭的时候,会多盛一碗饭放在遗体旁边,喝茶的时候也会倒上一杯,就像那个人只是睡着了,随时会醒过来一样。 有户人家的老爷子去世后,儿女们为了等在国外打工的小儿子回来,愣是把葬礼推迟了 15 年。 直到小儿子带着攒下的钱回来,一家人凑齐了钱,才开始准备葬礼,他们甚至请人修了一条能通到山上墓穴的小路,就为了让老爷子 “走” 得体面些。 每隔四年,托拉雅人会迎来一个特别的日子 —— 净尸节,这一天,不管在城里打工的,还是嫁去邻村的,都会往回赶,比过年还要热闹。 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扛着工具去山上的墓穴,女人们则在家里准备新衣服、化妆品,还有祖先爱吃的零食。 墓穴大多是在整块巨石上凿出来的,洞口不大,得弯腰才能进去。打开厚重的石板门,里面黑沉沉的,放着好几口棺材,有的已经在里面待了几十年,木头都变成了深褐色。 男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棺材抬出来,女人们就围上去,用温水一点点擦拭遗体上的灰尘,有人给老奶奶梳头发,用的还是她生前用了一辈子的木梳;有人给老爷爷刮胡子,手法熟练得像是在给活着的人打理。 打理完了,就是 “换装时间”,年轻人特别爱给祖先赶时髦,有个小伙子给爷爷戴了副金边眼镜,穿了件印着花纹的衬衫,还塞了支香烟在他手里。 有个姑娘给奶奶缝了件粉色的连衣裙,脚上蹬着一双亮闪闪的凉鞋,说这是奶奶生前念叨过好几次的款式。 更有意思的是,有户人家为去世的父母补办了婚礼,给两人换上崭新的西装和婚纱,捧着鲜花拍了张 “婚纱照”,周围的人看了都笑着鼓掌。 换好衣服,大家就抬着遗体在村子里巡游。队伍前面是吹着竹笛的人,后面跟着举着彩色布条的孩子,遗体被稳稳地架在特制的架子上,随着队伍的步伐轻轻晃动。 这种热闹的场面,离不开水牛的身影,在托拉雅人的观念里,水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 “渡船”,葬礼上杀的水牛越多,祖先在那边就越有面子。 一头水牛差不多要 3000 万印尼盾,相当于当地普通人两年多的收入,可再贵他们也愿意花。 葬礼上还有个特别的东西,就是 tau tau 木像,这是用整块竹子或木头雕出来的,眉眼、鼻子都跟逝者一模一样,连脸上的皱纹都刻得清清楚楚。 托拉雅人说,这木像是祖先灵魂的一部分,得穿着跟遗体一样的衣服,跟着队伍一起巡游,有的木像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颜色变得乌黑,却被擦得锃亮,可见后人有多上心。 其实,不光托拉雅人这样对待逝者,世界上还有不少地方有类似的习俗,在马达加斯加的高原上,麦利那人每隔五六年就会办一次 “翻尸节”。 他们把祖先的遗体从坟墓里挖出来,用新的白布裹好,全家人抱着遗体跳舞,还会跟遗体说说这几年家里的变化,要是哪户人家没好好办这个仪式,会被村里人说不孝顺。 托拉雅人的这些习俗,现在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每到净尸节,村里的小路上就会停满观光车,游客们举着相机,一边拍一边小声议论。 有人觉得托拉雅人太 “胆大”,跟逝者同住、挖坟巡游,怎么看都透着点诡异,但换个角度想,他们不过是用自己的方式,留住对亲人的念想。 就像咱们清明节给祖先烧纸钱、摆供品,本质上都是想跟逝去的人说说话,告诉他们 “我们没忘记你”。 净尸节的最后,大家会把装扮好的遗体抬回墓穴,石板门重新封好,上面还会摆上刚摘的鲜花,明年春天,这些花会顺着石缝钻出来,在墓前开得热热闹闹,就像那些逝去的人,从未真正离开过这片土地。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