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逝世10年后,薄一波预言: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今后还会更高 2025年春节,大

薄荷猫少女 2025-07-25 01:29:22

伟人逝世10年后,薄一波预言: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今后还会更高 2025年春节,大年初二清晨,湖南韶山。朝阳刚刚跃出山头,金色的光辉洒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鲜花成堆。 人群有序排队,不少人手中牵着孩子,也有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步履缓慢却坚定地向铜像靠近。 他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只为站在毛主席的雕像前,鞠一个躬、献一束花、留一张影。 而这不是一年,是年年热,越过越热! 2011年春节期间,68万人涌入韶山过年;2025年前三天,接待量就突破10万人。这样的数字背后,是一种持续多年的“毛泽东热”。 毛主席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而人民也用几十年的行动回应了这句话。他们没有忘记那个终其一生与他们站在一起的人。 毛主席是农民的儿子,出身湘南韶山冲。 在那个山清水秀却物资匮乏的小村子,他从6岁起就帮着家里干农活,放牛、拾粪、割禾样样来。 小时候读私塾时,他总把自己的饭菜分给穷苦的同学,回家后母亲不但没责备,还多打了饭让他带去。 有一次见同窗衣着单薄,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夹袄脱下来送人。 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构成了毛泽东人生信念的底色——对劳苦大众的深情和正义感不是后天强加,而是从骨子里生出的担当。 正是这种感情,让他目睹饥民因粮食暴涨跳河自尽、官府冷血射杀百姓之后,立誓改变中国。 1910年长沙饥民起义,是毛主席一生的转折点。 他后来说道:“这影响了我一生。” 一个人的信仰一旦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就不再只属于他个人。 毛泽东不只是代表自己,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觉醒与担当。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举国悲痛。不少人以为毛泽东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但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热”却从未冷却,甚至逐渐升温。 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无数群众自发前往韶山、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献花、默哀。 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初生的孩童;有工人农民,也有大学生、企业家。 许多人带着孩子来,只为告诉下一代:这个人值得铭记。 毛主席曾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任何时候,他都把劳苦大众的利益永远视为首位,告诫党内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就如几十年来人们歌颂的那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所以,即使毛主席已经逝世几十年,人民对他的怀念只增不减。 薄一波是党内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是从战争、建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亲历者。 1986年,他曾说:“小平说得对,没有毛主席,我们党还在黑暗中摸索。” 他还断言:“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今后还会更高。” 如今在回望薄一波那句“毛主席的历史地位还会更高”,才知那不是不只是一个共产党老兵做出的精准判断,也是历史的规律,是人民的选择。 而近年来,不只是国内,连海外多个国家也掀起“毛泽东热”。 在英国,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超过3500人; 在日本,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版本数量多达上万本;在尼泊尔、委内瑞拉、朝鲜,毛泽东被视为“民族解放的导师”和“革命的象征”。 即便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思想的学者也越来越多。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全球人民精神图腾,根本原因还是他代表了一种普世的力量:反压迫、讲平等、求公正。这不论在哪个国家、哪种语言中,都能激起共鸣。 从韶山春节人潮,到海外国家“抄作业”;从青少年自发捧起《毛选》,到老一辈一遍遍讲他的故事,这种“热”,从没断过。 参考信源: 毛泽东热为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更臻醇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12-25 薄一波回顾沉浮的一生:我是一个来自老百姓的兵 中国新闻网 2007-02-22

0 阅读:41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