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雅江水电站预算投资1.2万亿元,也不截流建大坝,就是挖一个直径10米,其横截面积约为79平方米,长度约50公里的隧洞,哪里需要花这么多的钱?
其实,这条隧洞只是电站主体的一部分。雅江水电站计划建5座梯级电站,全都靠这个50公里的隧洞来截弯取直,用天然落差来带动发电。因为没有大坝,发电就靠水流冲击,要用上百万千瓦级的冲击式水轮机。这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很多技术还在研发中,光这一块的研发和采购成本就不低。
修隧洞的工程量也不是随便挖挖而已。这个区域是高原地带,地质复杂,施工条件比较恶劣。要在这样的地质下打出一个直径10米、50公里长的隧洞,还得保证安全、稳定和精准导流,对设备和施工工艺的要求都很高。施工单位得用最先进的掘进设备,还得安排大批专业人员,成本就更高了。
电力送出去也要花大钱。建好电站之后,这些电要送到3000公里外的粤港澳大湾区,靠的是±1100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光这条线路本身的材料、建设和维护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了主干线,还得配套建设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远程调控和精准分配电力,这部分也占了一大块预算。
智能电网不是传统电网,里面用到很多新技术,比如实时负荷预测、自动调度、电压稳定控制等,都是靠大量传感器和软件系统来实现。而且这种系统要适应高原环境,对抗恶劣气候,对设备的防护和稳定性要求更高,所以价格也比普通电网贵得多。
交通基础设施也得跟上。整个水电站项目要在偏远地区施工,为了保证物资运输和人员出入,必须修50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还得建3座跨江大桥。这些道路不光是施工用的,后面也会成为林芝到墨脱之间的经济通道,带动那一片的物流和农业发展。
尤其是冷链运输那块,项目还规划了冷链物流通道,用来运送高原果蔬。因为原来那边很多地方连路都不好走,现在修通了高速公路和大桥之后,蔬菜水果能保鲜地送出来,对当地种植户和运输企业都有好处。
另外还有生态保护这一块,项目专门规划了一笔资金用来修建鱼类洄游通道。因为电站虽然没有大坝,但水流被引入隧洞之后会影响鱼类原本的洄游路线,所以必须专门修一套供鱼类通过的通道,还得设计得让鱼能识别、能游得过去。
鱼类保护只是其中之一,项目还要设立生物监测点,观察当地珍稀动物的活动情况。比如孟加拉虎、赤斑羚这种保护级别比较高的物种,项目方需要提供一定的生态缓冲区,不能因为施工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这些监测设备、数据系统、维护团队也都需要不少投入。
工程还涉及到施工扰动植被的修复。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比较慢,一旦破坏了,不恢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项目会安排专人做植被原地修复,比如移植本地植物、控制水土流失、设立围栏保护,这些也都要花不少钱。
从这些角度看下来,电站本身的建设只是一个部分,其他像输电、交通、环保这些也都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工程期时间长,涉及的单位多,每一个环节都得同时推进,协调成本也挺高。
所以说,虽然表面上看只是挖一个50公里的隧洞,实际背后还有很多配套工程和长期投入。不只是发电,电怎么送、人怎么进、环境怎么保,这些都是钱花在哪儿的地方。雅江水电站整个项目盘子很大,才会有1.2万亿的预算。
才华大道
你这不是为了一碟醋去买一斤虾。你这是为了一盘虾,去修个船厂,再造一艘船,去捕虾!
君临天下
30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满载运行时,水位落差2000米,假设转换效率百分百,则需1500方每秒流量的水来推动。直径10米的单管道难以满足
用户14xxx24
十米直径的只是引水隧洞而已,洞内发电站还有通行通道厂房等设施都在洞内,不可能只有一个十米的洞,以后怎么维护,大型设备怎么可能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