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其实是没资格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的,因为,到今天,中国的最致命敌人,早已经不是美国北约、俄罗斯,或者什么日韩菲印了,我们的最致命敌人,也已经变成“自己人”了。 2025年6月,以色列摩萨德一场代号“狮子的力量”的行动,精准锁定伊朗革命卫队的指挥中枢,通过内部人员伪造的高级会议通知,将萨拉米将军及多名高层聚集在德黑兰郊外一处地下指挥所。 随后6枚F-35I战机投下的精确炸弹,直接摧毁了伊朗整个军事指挥链。如此精准的打击,靠的不是卫星,而是内鬼。 伊朗议长卡利巴夫在事后承认:“敌人的子弹,大多来自我们自己人递上的枪口。” 短短三周内,几十名军政高层被定性为摩萨德线人。其中不乏技术骨干、核专家、甚至反间谍部门的负责人。 曾经的“反渗透专家”,如今成了最深的裂缝。这场灾难,不是一次军事失败,而是一场系统性崩塌。 但这样的剧本,不是伊朗独有。如果我们现在还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那只能说明我们对自己的问题还没有看清。真正的警钟,已经敲在我们自己头上。 2025年7月,中国网络安全机构Seqrite Labs公布的报告显示,自去年5月起,一个名为UNG0002的境外黑客组织,持续对我国国防、能源和航空系统发动攻击。 他们假冒游戏设计师的简历,通过钓鱼邮件植入远程控制程序,目标直指核心科研部门。 与此同时,微软确认两个境外国家背景的组织,APT27和APT31,正借助SharePoint系统漏洞渗透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系统,窃取人工智能和军工数据。 外部黑客是一回事,更严重的是内部配合。在6月的一次通报中,某船舶研究所一名工程师因将055型驱逐舰雷达参数出售给境外情报机构被抓获。 他收了200万美元的“技术咨询费”,洗钱渠道是澳门赌场,理由是“技术无国界”。更讽刺的是,他的家人早已移居海外,孩子的留学签证,成为对他控制的筹码。 不仅是国防系统,经济领域也正面临“从内部被撬开”的风险。稀土出口控制政策刚刚收紧,西方早已悄悄绕过正面交锋,直接对中国企业下手。 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欧洲情报机构已通过策反、收购、合资等方式渗透34家中国稀土企业,其中包括一家中科院直属研究所。 手法包括假留学生身份获取提纯工艺参数,以联合研发为名盗取磁体涂层技术,甚至入侵尚未加密的供应链数据系统,直接下载企业的产能与客户资料。 这还不是最糟的。在稀土产业链监管中,某地官员与企业勾结,将中重稀土伪装成萤石矿走私至越南,仅4个月时间就流出300吨。 内蒙古一家稀土公司前高管则将离子型稀土浸取工艺泄露给澳大利亚,使后者大幅降低成本。看似是经济问题,实则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失守。 半导体领域也没好到哪去,美国封锁芯片出口,中国启动数千亿研发计划,但项目负责人却虚报失败进度,将资金转投外资芯片代理,最终导致原定2025年量产的三代半导体项目直接延期三年。 有关部门审计后发现,仅该项目下属基金就有270亿投资款不知去向。 更难控制的,是数字化带来的新风险。根据德邦证券今年发布的经济展望,约45%的制造业企业仍在使用未经审计的海外云服务。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大飞机、航发等核心产业的设计图纸、工艺参数,可能随时暴露在勒索软件的攻击范围内。 今年4月,LockBit勒索组织攻击了上海一家航空发动机供应商,路径正是员工违规链接的物联网设备。 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指向一个核心:最大的安全漏洞,不在边境,不在对岸,而在我们体制内部的松动和个人信仰的崩塌。 当然,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2025年起,海关上线了“天盾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为1.2万种军工配件建立数字身份,再通过AI图像分析技术识别伪装芯片和走私模块,还能提前监测暗网上的交易关键词,阻断潜在风险。 这场技术防线的升级,是为了应对像伊朗那样“内鬼+走私+定点打击”的复合型渗透战。 但靠技术还不够,真正坚固的防线,是人。国家安全教材目前已经覆盖2.7亿中小学生,高校反谍课程选修率比去年增长三倍。 国安部“净网2025”行动上线三个月,已收到超过7.4万条有效举报,抓获多起基因数据库泄密案。 制度也在加强。涉密岗位现在实施双账户制度,阳光账户发工资,影子账户监控异常资金流动;军工高管离职十年内不得任职外企;党校课程加入延安整风史料,强化干部的“红色基因”。 看清现实的那一刻,有时候比任何警报都更刺耳。伊朗警醒得太晚,我们不能。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只是对手的飞机和导弹,而是我们内部那些心怀二意、被策反、被收买的“自己人”。
中国其实是没资格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的,因为,到今天,中国的最致命敌人,早已
幻界
2025-07-23 15:02: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