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西南建委召开了一次会议,某某某登台讲话:“你到西南后,还不知悔改,给群众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为什么给大渡河老船工30元钱?”台下1位沮丧的老者辩解:“当年,他帮助红军渡河,如今生活困难,我帮一下嘛。” 自从1965年,来到天府之国——成都赴任后,这个老人的头发又白了许多,更多的皱纹爬上了他的眼角。最初,他担任了西南三线副主任的职务后,抱着对国家的忠诚,马不停蹄开始了视察,总是深入基层,走到工人们中间去。 抵达宜宾地区,他准备去视察一座煤矿时,宜宾地委沈书记过来看望。一见面,他高兴地讲:“感谢你们的招待,照顾很周到,你们也辛苦了。”点燃了一根烟,他似有所想,讲: “泸州这个地方气候好,农业搞得不错,很有发展前途。我进军西北后,不进京就好了,就在建设兵团搞农垦,抓农业(当初真打了报告,没有获得批准,后来率部抗美援朝去了),该多好啊,解决5亿农民的吃饭问题是个大事,我喜欢农业,要是这样,就没有后来这些事了……” 沈书记听后,心里百感交集,却又不敢答一个字。抵达大渡河畔,他专门去赶去矿区医院,探望了正在治疗眼疾的老船工帅士高。当年,主力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转战到大渡河畔。危急关头,船工帅士高主动站了出来,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拼死摆渡,帮助红军将士们强渡大渡河,是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的。 听说“帅士高生活困难”,他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掏出来,加上口袋里的3包大前门香烟全部拿出来,硬塞在帅士高手里,劝慰道:“你好好养病,这点钱买些营养品,好好补补身体。”在小护士的催促下(病人需要静养),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讲:“以后我再来看你。” 本是好心帮助“红军的恩人”,没想到却惹了麻烦,这次视察刚回去,就有人通知他去开会。会议开始后,某某某登台讲话,对台下的他讲:“你到了西南后,还不知悔改,给群众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为什么给大渡河老船工3包烟以及30元钱?”他沮丧地坐在台下,解释: “当年,人家(老船工)冒着枪林弹雨,死都不怕帮助红军渡河,这点钱就能把人家收买了吗?我只是看他生活困难,给了一些钱,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然而某某某根本不听,还讲:“你态度恶劣,还不老实……”解释不通,老人便不再解释了,任凭某某某说了。
1966年6月,西南建委召开了一次会议,某某某登台讲话:“你到西南后,还不知悔改
梦想者的思考
2025-07-23 14:36:59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