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2025年初印度花

墨海深处寻宝 2025-07-23 11:00:11

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2025年初印度花10亿美元从中国买了8台高端盾构机,结果设备运到后却不让中国工程师入境,非要自己组装,结果尴尬了,发现拆了装不回去。 盾构机这东西看着就是个大铁疙瘩,可里头的学问大着呢,就说中国给孟加拉国建的那个国父隧道,盾构机在河底下又穿铁板砂又过深槽沟,那么难的地质条件都能搞定,靠的就是里头的液压系统、智能控制这些核心技术。 印度工程师拆开一看,傻眼了,液压组件和智能控制模块跟迷宫似的,连数据总线的编码系统都跟中国特有的,他们根本破解不了,光一个压力阀就当成消防栓开关,控制箱插头接反直接烧了电路,更别说那些精密零部件在露天堆着,高温潮湿一侵蚀,传感器和密封圈全废了。 其实印度在这方面吃瘪也不是头一回了,就说他们那个光辉战斗机,从1983年开始研发,到2015年才服役,整整30年啊,中间改了又改,发动机还得从美国进口,结果造出来的飞机性能还不如人家现成的。 还有阿琼坦克,说是国产,发动机用的德国货,还得超频才能用,故障率高得吓人,一辆造价800多万美元,比美国M1A1还贵,可性能却比不上俄罗斯的T-90。 这就跟盾构机一个道理,看着是买了设备,可没有配套的技术积累,拆开了也看不懂。 况且中国盾构机在全球市场占了70%以上,靠的可不只是便宜,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就说“江海号”盾构机,直径16.64米,在长江底下挖隧道,又要控制沉降又要防漏水,里头的刀盘设计、注浆系统都是中国自己琢磨出来的。 印度呢,虽说也想搞“印度制造”,可本土企业像L&T、BEML这些,造出来的盾构机良品率只有60%,在德里地铁项目里刀盘都断了,直接塌方,损失好几千万卢比。 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材料工艺不过关,连密封圈的橡胶配方都得从外国买。 印度这次啊,本来想借着买设备偷偷学技术,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盾构机里的液压系统、主轴承这些关键部件,中国都是花了几十年才攻克的,印度工程师就算拆了,也不知道里头的材料配比和加工工艺,就像中国给格鲁吉亚造的“高加索号”盾构机,能在1121米深的硬岩山体里月掘进426米,靠的就是特殊的刀具和耐磨材料,这些东西光看外表根本学不来。 印度这次不仅损失了设备,还耽误了工期,据说光等待维修就损失了2.3亿美元,最后还得求着中国工程师回去帮忙。 这事儿其实也反映出印度在技术引进上的老毛病,他们总想着走捷径,买了设备就想拆开抄,可不想想人家背后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就拿高铁来说,印度跟日本合作了十年,到现在连个车型都定不下来,从E5系换到E10系,结果技术转让又出问题,成本越堆越高。 盾构机也是一样,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光靠拆设备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印度要是能踏踏实实跟中国合作,让工程师来指导,说不定还能学点真本事,可他们偏要自己瞎折腾,最后只能沦为笑柄。

0 阅读:0
墨海深处寻宝

墨海深处寻宝

墨海深处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