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 戈

古往趣话社 2025-07-23 07:15:06

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 戈壁的风裹着沙砾,打在清军的铠甲上噼啪作响。上万名俘虏被绳索串成黑压压的一片,像被晒蔫的牧草瘫在城下。他们中有的还攥着断裂的刀鞘,有的怀里揣着半块馕,浑浊的眼睛里映着城墙上飘扬的“左”字大旗,那旗帜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边角处还沾着未干的血迹。 左宗棠的靴子踩在刚翻过的土地上,泥块里混着弹片和碎布。他身后的亲兵捧着那把跟随多年的腰刀,刀鞘上的鲨鱼皮被汗水浸得发亮。三天前,喀什城头的叛军还在向下扔滚石,他亲眼看见一名年轻的士兵被砸中胸口,鲜血溅在自己的官服上,那片暗红至今没褪干净。 “大人,其中有不少妇孺……”副将的声音带着犹豫,目光扫过俘虏中几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那些孩子大多赤着脚,脚趾缝里塞满了黄沙,最小的那个还在母亲怀里吮着干瘦的手指。左宗棠没回头,只是用马鞭指了指城墙垛口——那里还挂着几具清军士兵的尸体,衣衫被剥得精光,伤口上爬满了苍蝇。 “光绪二年,乌鲁木齐城外,三千降兵夜半起事,砍下了刘锦棠部三百弟兄的头颅。”左宗棠的声音沙哑,像被沙砾磨过,“去年冬天,阿克苏的回民军诈降,把送粮的队伍引进了包围圈,粮官马德成死的时候,嘴里还塞着自己的耳朵。”他顿了顿,马鞭重重抽在地上,“你告诉我,这些账怎么算?” 刀斧手的钢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俘虏群里爆发出一阵骚动。有个老汉挣扎着往前爬了几步,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那是半年前清军发放的安抚告示,上面“既往不咎”四个字被摩挲得褪了色。左宗棠瞥了一眼,忽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寒意:“叛军占了喀什时,也对百姓说过‘秋毫无犯’。” 第一个头颅落地时,风沙忽然大了起来。左宗棠转过身,望向东方,那里隐约能看见运输粮草的驼队,像一串移动的黑点。他想起出发前与李鸿章的争执,那位中堂大人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可他忘不了在肃州见到的那些从新疆逃来的难民,个个面如菜色,说起家乡被屠的惨状,眼泪都流不出,只能发出嗬嗬的声响。 杀声渐渐平息时,夕阳把城墙染成了血红色。左宗棠走到一处土坡上,看着士兵们掩埋尸体,新翻的泥土比别处高出一截。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手指划过从西安到喀什的路线,那上面密密麻麻标着“阵亡”“病故”“战殁”的记号,光在哈密一地,就画了五十七个圈。 “把这些尸体烧了,别让瘟疫起来。”他对亲兵说,然后弯腰捡起一块碎布,上面绣着半朵牡丹,像是哪个女子的针线活。风把布片吹得飘起来,他没去追,任由它飞向戈壁深处。 夜里宿营时,帐外传来亲兵的私语。“大人今天是不是太狠了?”“你没见那些叛军怎么对待咱们弟兄的……”左宗棠躺在榻上,听着远处的狼嚎,想起自己给朝廷的奏折里写的那句话:“祖宗之地,寸土不能丢。”笔尖划过宣纸的声响,此刻竟和白天的刀斧声重叠在一起。 数日后,清军继续西进。路过那片埋葬俘虏的土地时,已有芨芨草从新土中钻了出来,嫩黄的芽尖在风中摇晃。左宗棠勒住马,看着那片渐渐泛绿的地方,忽然对身边的人说:“将来在这里修座碑,写上‘疆土虽广,守之不易’。” 参考书籍:《左宗棠年谱》《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行者孙

行者孙

1
2025-07-23 10:09

向收复新疆的中华民族英雄左宗棠将军致敬!

猜你喜欢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