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廖昌永对妻子说:“我妈七十多岁了,还有糖尿病,我想接她来一起住,可她是农村

酸酸甜甜小梅 2025-07-22 18:15:37

一天,廖昌永对妻子说:“我妈七十多岁了,还有糖尿病,我想接她来一起住,可她是农村人,怕你接受不了。”妻子淡淡回应一句话,让廖昌永心情复杂难言。 廖昌永觉得妻子王嘉挺傻的,明明是条件优越的白富美,偏偏认定了他这个穷小子。 廖昌永也挺感激王嘉的,没有妻子不离不弃的支持,廖昌无法坚持在音乐道路上走下去。 接母亲过来一起住的想法在心里想了很久,廖昌永都没能开口,即使两人生活了许多年,他依然担忧自己的家庭成为妻子的负担。 照顾母亲的事情一直是廖昌永的心结,他不想愧对妻子,也不想辜负母亲。 母亲生活在农村,在穷苦的家里将四个孩子拉扯长大,即使如此还要支持廖昌永去学习唱歌。 廖昌永第一堂声乐课,是母亲去求来的。 那时候廖昌永刚在学校里展露歌唱才能,老师们都建议他走专业的路子,可是家里一穷二白,哪有钱让廖昌永学习。 母亲抓着家里唯一值钱的鸡,带着廖昌永敲响了歌舞剧院老师的门。 “这孩子是个考音乐学院的苗子,不能叫家里给耽误了。” 那一天,母亲佝偻着的背影,是廖昌永难以忘怀的记忆。老师爱才惜才,没收一分钱学费,辅导廖昌永考音乐学院。 这个从未接触过声乐技巧的农村少年,就这样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 上学那天,廖昌永是光着脚去的,母亲给他缝了一双新鞋子,姐姐们将最好的衣裳改成合适的新衣,让廖昌永体面参加开学。 可惜那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廖昌永舍不得让新鞋泡水,就这样光着脚趟进了学校。 全校的人都听说,来了一个买不起鞋的穷学生,正当大家猜测这个学生有什么天赋,能这样考进来的时候,廖昌永用一塌糊涂的乐理考试,再次成为校园话题。 对乐理一窍不通的音乐学院学生,这还是第一回,分班的时候,根本没有老师愿意接收他,基础太差,大家都怕教不出名堂。 最后廖昌永被分到一个新老师手上,这位老师成为了廖昌永的伯乐。 廖昌永知道自己天赋远不能掩盖短板,来音乐学院上学的,人人都有天赋,只有刻苦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在音乐上闯出名堂。 不懂乐理,就反复记忆,听着磁带一遍遍扒谱子,直到曲子背的滚瓜烂熟。对外语一窍不通,但是唱那些拗口的歌剧时,廖昌永练习到意大利母语的人都分不出谁是原版。 就这样,廖昌永成为学校里榜上有名的优秀学生。 他身上衣服鞋子永远是破旧的,吃饭总是打食堂最便宜的菜,可是唱歌时,他是学校里最耀眼的明星。 优秀的人总是惺惺相惜,廖昌永和王嘉因为学校作业认识,王嘉的琴声和廖昌永的歌声,时校园里最和谐的奏鸣曲。 王嘉出身音乐世家,家境优渥,见到廖昌永连饭都快吃不起,经常在吃饭时把饭菜分给廖昌永。 有段时间廖昌永生活费没了,不敢去食堂,只能躲在琴房啃馒头,王嘉恰好看见,于是就把自己的生活费拿出一部分,寄给了廖昌永。 这件事王嘉没说,廖昌永还以为是老师的资助。很长一段时间里,廖昌永经常收到装着钱的信封,上面写着“好好吃饭”,他并不知道,这份温暖来自身边的女孩。 直到很久之后,廖昌永跟王嘉日久生情在一起了,才通过字迹发现真相。王嘉不仅自己帮他,还说服父母帮助廖昌永,支援廖昌永闯荡。 这些恩情,廖昌永从来没有忘记,成名之后,他回报王嘉的家庭,感恩多年的帮助和扶持。 王嘉只是轻轻一笑,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分你我。 然而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廖昌永面带愧色向王嘉提出,要把母亲接过来照顾。 王嘉没有长篇大论,而是拉着廖昌永,去看她早就买好的生活用品:“咱妈一直生活在乡下,我怕她不习惯,你看这些东西合适吗?” 原来王嘉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只是在廖昌永想通。廖昌永看着王嘉,忍不住哽咽起来,妻子一直是个豁达善良的人,他的顾虑太多,反而没能理解妻子的心意。 有这样妥帖周到的妻子,廖昌永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抛下所有忧虑,开拓自己的事业。 当一切云淡风轻,廖昌永用自己的经历和资助支持更多拥有音乐梦想的孩子,即使在乡间山野唱歌也不要紧,总有一天,努力的孩子会唱出自己的天地。

0 阅读:1
酸酸甜甜小梅

酸酸甜甜小梅

酸酸甜甜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