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军整编时,原计划预留20个兵团的番号,到了后来,却只组建16个兵团,6兵团、11兵团、16兵团和17兵团为何没有了? 1949年,解放军整编时,中央军委原计划组建20个兵团,但实际上却组建了16个兵团。 空缺的4个兵团,分别是6兵团、11兵团、16兵团和17兵团。 这4个兵团的番号,为何会出现空缺呢? 先说6兵团。 第6兵团原计划是给二野的。 但二野在挺进大别山时,遭到了巨大损失。 到了1949年初,二野仅有20万人,而一个兵团至少需要七八万人,20万人只够组建3个兵团,也就是3、4、5兵团,没有多余的兵力组建6兵团。 渡江战役后,二野发展到了38万人,中央军委原计划以中原军区的江汉、桐柏、鄂豫3个军区的部队,合计9万人,组建第6兵团,隶属二野,按照计划,第6兵团的司令员将由陈再道担任。 然而,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得更快了,二野的损失并不大,在这种背景下,二野就没有必要补充新的兵团,6兵团的组建计划也被取消。 1949年6月,这3个军区的部队被并入湖北军区。 11兵团原计划给三野。 按照计划,11兵团将由山东军区的地方部队和32军合编,总人数有9.3万余人。 11兵团的司令员将由许世友担任。 不过当时许世友身体不好,正在养病,而三野的其他将领,如陶勇、王碧成等人,资历又比较浅,不足以担任兵团司令员的职务。 加上三野渡江后,除了解放上海激战惨烈,其他战役都是进展顺利,也没有必要组建新的兵团,在这种背景下,11兵团就没有组建了。后来,原计划划归11兵团的32军,被划入了三野10兵团。 16兵团和17兵团,原计划是给四野的。 四野南下入关时,已经有百万兵力,而且四野猛将云集,既不缺兵,也不缺将,再组建两个兵团,也是绰绰有余。 当时,16兵团、17兵团原计划由李天佑、黄永胜担任司令员,但四野入关后,先是参加了渡江战役,后来又南下追击白崇禧集团,无瑕组建新的兵团。 再有,四野已经有4个兵团,每个兵团都有20万人,兵力占到了全军的三分之一,为了平衡各大野战军,避免“山头主义”,四野就主动控制兵团的数量,这样,16兵团、17兵团就没有组建了。 因为这些原因,中央军委原计划组建20个兵团,最终就组建了16个兵团。 解放战争后期,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陶峙岳率部在新疆起义、董其武率部在绥远起义,起义后,这三人的部队,被编为21、22、23兵团。 算上这3个兵团,当时解放军一共有19个兵团。 这19个兵团的司令员,有18个参加了1955年的大授衔,其中,有14个被评为上将,3个被评为大将,18兵团司令员徐向前,更是被评为元帅军衔。
1950年,毛人凤要抓“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但吴级别高,需要老蒋批示。当毛向蒋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