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不是要多休息,七天都不够用!”中国刚提出一周五天工作制时,竟遭部分领导强烈反对,最终花了10年时间,才攻下“5天工作制”。[狗头] 1979年秋天,中国科技代表团成员胡平在联合国总部遇到一个意外情况。每到周五下午3点后,原本忙碌的联合国大楼开始变得安静,工作人员陆续离开办公室。 当时的中国还在执行每周六天工作制,周六上班是常态。而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周末双休已经普及十多年。 这次经历让胡平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外国人工作时间更短,但经济发展水平却比中国高?回国后,他开始收集各国工时数据,准备向上级提交工时改革建议。 1982年,胡平完成了第一份关于缩短工时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日本为42小时,而中国为48小时。但美国工人的人均产值是中国的8倍。 然而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重视,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决策者认为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需要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追赶发达国家。 1986年,劳动部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问卷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3万名职工。调查结果显示,78%的受访者希望减少工作日,即使收入有所下降也愿意接受。 这个数据让决策层开始重新考虑工时问题。但反对声音依然很大,主要担心是减少工作时间会影响生产效率,进而拖慢经济发展速度。 争论持续了近十年,期间一些沿海城市的外资企业率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员工满意度明显提升,离职率下降了30%。这为全国推行双休制提供了实践依据。 1994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明确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199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1995年到2000年间,中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5%,高于实施前的6.2%。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身体健康状况都有明显改善。 进入21世纪,中国职场又出现新变化。2019年3月,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线,抗议互联网行业盛行的"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 这个项目迅速获得超过25万个星标,成为当年GitHub上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被列入"996"公司名单。 随后几年,"大小周"制度开始流行,即一周工作5天,下一周工作6天,看似比"996"温和,但实际年工作时间仍超出法定标准。 2020年德国全职员工年均工作1332小时,同期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约为2000小时。 1998年,法国通过法律将法定工作时间从39小时减少到35小时。实施后的头两年,法国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失业率从12.5%降至9.5%。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制造业仍占重要地位,而德法等国早已完成产业升级,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 当前我国职场呈现明显分化,公务员、国企员工基本能享受双休,私企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加班现象普遍。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微软日本2019年试行"每周工作4天"制度,结果员工生产率提高了40%。这个实验说明,在知识密集型行业,工作时间与产出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 2022年,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实行"每周工作4天半"制度,员工可以选择周五下午休息。实施半年后,项目完成率提高了12%,员工满意度大幅上升。 19世纪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20世纪缩短到8小时,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探索6小时工作制。 但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仍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许多企业不敢轻易减少工作时间。 从"一周六天"到双休制,中国用了16年时间。从双休制到合理工时,这条路或许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确:更少的工作时间,更高的生活质量,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主要信源:(上观新闻——互联网企业推行“大小周”,你知道当年花了10年才攻下“5天工作制”吗?)
“中国目前不是要多休息,七天都不够用!”中国刚提出一周五天工作制时,竟遭部分领导
天地菜男
2025-07-22 16:25: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