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国人从中国买一个马桶200美元。现在从越南买一个230美元。美国人很兴奋,虽然多花了30美元,但中国的马桶没人买了,用不了几年,越南就可以取代中国,培养成为美国的供应链。 詹姆斯·哈珀是美国零售巨头“家居优选”的采购总监,1972年出生在俄亥俄州一个小镇。从小在家族五金店干活,他对建材行业了如指掌。大学学经济学,拿了MBA后,他在零售业摸爬滚打,靠着精准的成本控制,爬到采购高管位置。2015年,他开始推供应链多元化,盯着越南的低人工成本和政策优惠,签下大单,试图让越南取代中国。他的计划得到公司和华盛顿的支持,雄心勃勃,想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转移供应链的决定看似简单,实际麻烦不断。2018年,哈珀签下越南马桶订单,价格230美元,比中国货贵30美元。起初,美国零售商觉得能接受,毕竟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越南工厂的短板很快暴露。中国的潮州有完整的卫浴产业链,陶土、釉料、阀芯,供应商一应俱全,物流半小时搞定。越南却得从欧洲买釉料,从中国进口阀芯,连陶土都得靠中国救场。本地陶土烧出的马桶,气泡多得没法用,废品率高得吓人。工人的技术也跟不上,中国的老师傅靠经验就能调好水道,越南工人刚学几个月,合格率低,废品堆满仓库。退货率从中国的1-2%飙到8%,漏水、冲力差的问题层出不穷,售后成本让零售商叫苦不迭。 2020年,事情更糟。美国对越南马桶加征关税,连带中国产零件也受波及,越南工厂成本大涨,价格提到250美元,比中国货贵25%。工人工资涨得快,罢工频发,交货周期乱套,零售商货架空空,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哈珀的计划彻底泡汤,零售商发现,越南货不仅贵,还不靠谱,人工成本的优势也被高退货率和物流问题抵消。中国的工厂却借机升级设备,价格降到190美元,质量稳定,重新抢回市场。 供应链转移的失败让哈珀的职业生涯受挫。2023年,他被调到物流部门,影响力大减。越南的中小工厂因订单减少倒闭,工人流失,产业链依然靠中国支撑。美国零售商花了高价,换来的却是麻烦和不稳定。这场尝试暴露了一个真相:供应链不是想换就能换,几十年的产业积累,涉及技术、配套、物流,不是短时间能复制的。越南的马桶产业,最终也没能成为美国期待的新支柱。
以前美国人从中国买一个马桶200美元。现在从越南买一个230美元。美国人很兴奋,
史迹解读站
2025-07-22 15:31: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