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82308元,再加上30年的存款利息,如今账户金额高达已经46.7万元。 周恩来,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家境贫寒,幼年丧母,随伯父辗转求学。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成绩优异,课余常练习书法,字体刚劲有力。1917年赴日本留学,接触进步思想,阅读大量书籍。1919年回国,投身革命,组织觉悟社,宣传救国理念。1920年代赴欧洲,在法国、德国联络留学生,筹建共产主义小组。回国后参与南昌起义,指挥军队作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担任国务院总理,负责内政外交,工作至深夜,生活极其简朴,衣物常带补丁,月薪固定400元,无额外开支。他推动新中国经济建设,促成国际外交突破,深受人民敬仰。1976年1月8日病逝,遗物仅一只旧皮箱和几件旧衣,十里长街送别,人民泪流满面。他的清廉形象深入人心,这笔巨额存款的出现,令人百思不解。 这笔1.2万英镑的存款,源于1967年6月的一封匿名信。信中称,捐款人将多年积蓄1.2万英镑汇给周总理,愿用于国家建设,信赖其妥善处理,附带一张汇票。周恩来阅后批示,国家不收个人存款,需查清来源退还款项。调查指向中国银行职员刘本昆夫妇。刘本昆,清华大学毕业,1943年赴伦敦中国银行分行工作,与英国女子多利结婚,多利后取中文名刘道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本昆等五人起义,保护银行资产,挽回国家巨额财产,被任命为总行襄理。1967年初,刘本昆多次申请回国获批,与刘道蕊放弃英国国籍,卖掉伦敦公寓,筹得1.2万英镑,汇给周总理,寄出匿名信表达捐献心意。由于时代原因,调查受阻,银行以周恩来名义存入款项,封存账册,沉寂30年。1997年,审计人员发现这笔存款,金额已增至46.7万元。调查组翻阅档案,确认刘本昆夫妇为捐款人,揭开真相。 调查确认后,银行联系刘本昆夫妇。1997年,二人已退休,身体多病,生活清贫。银行说明存款情况,询问处理意见,刘本昆坚拒收回,称钱已捐给国家。刘道蕊提议用此款设立基金会,奖励银行优秀员工。1997年8月,中国银行成立“刘本昆基金会”,首批8名青年职工获奖,礼堂内掌声雷动。基金会延续刘本昆夫妇的奉献精神,激励后人。周恩来的清廉形象与刘本昆夫妇的赤诚之心交相辉映,这笔款项成为一段佳话,彰显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家国情怀。
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
小史论过去
2025-07-22 15:08: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