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在特朗普之前,冯德莱恩访华,中方回应没有欢迎,而是当头一棒 抢在特朗普之前,冯德莱恩等欧盟高层到访中国,而她这次出访对欧盟来说至关重要,想要寻求与中国联手? 然而,中方对冯德莱恩的来访没有欢迎,而是直接给了“当头一棒”,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就在距离访问不到一周的7月18日,欧盟突然公布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措施,最关键的是,制裁名单里涉及了7家中国企业。 欧盟给出的说法是这些中国企业涉嫌"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这事儿一出来,中国的反应非常迅速。 咱们的商务部立马站出来说话,毫不含糊地表达"强烈不满,坚决反对",要求欧盟方面立刻纠正错误,撤销这些不公正的制裁。 更关键的是,我们驻欧盟代表团的表态掷地有声,直接把欧盟的行为定性为"性质极为恶劣",并且明确告诉欧盟,中方肯定会采取必要行动进行回应。 别忘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最近放话威胁,8月要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最高可达30%。在这种敏感时刻,冯德莱恩和科斯塔这一趟中国之行,就被外界看作是带着"双重目的"来的。 这么一操作,中方的态度当然就很关键了。面对这种局面,中方没有按常规的外交礼仪客套欢迎,而是第一时间摆明了原则立场,用清晰直白的语言表达反对。 首先直接告诉欧盟,"双面外交"这招现在对中国不管用了。 冯德莱恩在来之前提了一连串要求:逼中国断掉和俄罗斯的正常贸易、让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的必要管理、还说什么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这话听着挺有意思,要知道,是欧盟自己,最近正在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特别关税,还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政府采购。这不就是典型的"又想吃蛋糕,又要摔蛋糕"吗? 其次,中方的态度一贯明确:可以合作,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石之上。 几个核心原则必须说清楚: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两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欧盟没资格指手画脚搞"长臂管辖"; 所谓"产能过剩"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全球市场的需求,指责过剩背后藏着的是想打压中国产业升级的小心思; 这次访问正值中欧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本来可以成为双方增进了解、拓展合作的新起点。 当下世界面临的挑战不少,无论是推进气候治理落实《巴黎协定》,发展数字经济还是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中欧完全可以形成更有效的合作机制,发挥稳定世界格局的作用。 但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欧盟需要面对这个根本问题:是带着真诚和尊重来与中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还是甘当美国的棋子继续搞对抗? 答案既在冯德莱恩带来的访问议程里,更在欧盟对自己未来战略的清醒认知上。 参考资料:外交部宣布欧盟领导人访华安排——新华社
西方专家:特朗普在半年内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世界秩序Politico发文称,西方专
【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