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廖承志结束长征,到达陕北,拍了一张军装照片,寄给母亲,给母亲何香凝报平安,眼神坚毅,坚定信念,坚守信仰,留影,永恒的回忆!
主要信源:(中国人大网——廖承志和他的母亲何香凝;金台资讯——周恩来与共产党人老战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谊)
1937年延安窑洞飘雪那晚,毛泽东解开蓝布包袱时动作格外轻缓。
件物什在油灯下显形,端州特制紫狼毫、岭南画派花鸟册,最底下那本靛蓝封皮《双清词草》还夹着半片枯荷。
洞口棉帘掀动,廖承志裹着寒气进来,突然钉在桌前,那是母亲何香凝的藏书章印记。
何凝香与毛泽东的缘分得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说起。
1924年广州召开一大那会儿,三十一岁的湖南代表毛泽东总穿灰布长衫,何香凝作为全场唯一女代表,簪着白花为三个月前遇刺的丈夫廖仲恺戴孝。
国共合作初期,农民讲习所的毛委员常带着学生帮工友夜校刷标语,何先生则攥着剪刀守在珠江码头。
有工头克扣纱厂女工薪水,她便领着妇孺堵货船。
有次码头巡捕放狼狗咬人,毛泽东带农讲所学员扛着扁担来援手,两路人马碰头相视而笑。
北伐军进武昌那年,蒋介石在南昌自立门户。
何香凝把茶杯摔在蒋介石面前:"总理尸骨未寒,你就想把革命成果端给军阀?"
1927年3月汉口召开的二届三中全会,毛泽东联合何香凝、林伯渠等十三人提案,硬是削了蒋介石中常委主席的权。
报纸上登着合影:何先生旗袍外罩黑绒马甲,毛委员袖口沾着农运调查的泥土,两人中间站着穿童军装的宋庆龄。
"四一二"枪响当夜,何香凝提着煤油灯在武汉中学礼堂演讲,台下坐着藏身的共产党干部。
她手里船票有限,先紧着年轻人转移,周恩来离汉前对她三鞠躬:"先生保重。"
待中共转入地下,她把十八岁的廖承志藏在赴日留学生的货舱里。
孩子甲板上回望时,母亲攥着《双清词草》站在码头,身影小得像枚印章。
廖承志在早稻田大学没读满两年。
东京警视厅档案记载,这个中国学生总在工人聚居区派发传单,有回带着华侨工人冲击领事馆,被按倒在地时还喊着"反帝同盟"。
1930年德国汉堡港,中国海员罢工的油印传单落款"小廖",巡捕破门时他正给码头工人讲《共产党宣言》,教案里夹着父亲就义前写的绝命诗:"九巡玉盏将尽时,方捉民贼付炮烙。"
1933年上海提篮桥监狱,廖承志脚镣磨破的伤口化脓溃烂。
何香凝直接闯进市长办公室,象牙柄洋伞戳着大理石地面:"要么放人,要么给我手铐!"
儿子出狱第三天,她亲手打包旧西服和钢笔,把廖承志送上前往川陕的交通船。
海鸥掠过吴淞口那刻,送行的母亲突然背过身去,几十年后警卫员回忆,那天的海风咸得发苦。
长征路上廖承志背着画板行军。
过雪山时宣传队颜料冻成冰块,他拿刺刀刮下岩壁赭石粉,混着雪水画宣传画。
有幅朱总司令肖像被老乡贴在松潘寨门,文革时还藏在灶台夹层里。
1936年进驻延安,新华社破庙办公室的土炕上永远摊着外电译稿。
毛泽东每晚提着马灯来读新闻,有回掀帘瞧见廖承志趴稿子上睡着,铅笔在额头印出墨痕。
收到上海包裹那晚,毛泽东把《双清词草》推到廖承志面前。
年轻人摩挲着枯荷的手直发颤,母亲当年在仲恺农校种荷明志,此物比家书更重。窑洞外北风卷雪粒敲窗,炭盆里迸出星火。
毛泽东忽从炕柜抽出信笺:"替我捎句话:毛润之说何先生赠的湖笔,比他指挥千军万马更珍贵。"
那支毛笔后来题过"为人民服务",狼毫尖在上海博物馆玻璃柜里微微发亮。
1961年何香凝画展在政协礼堂开幕,廖承志扶着轮椅上的母亲走到《梅花图》前,画上题跋赫然是二十八年前窑洞里润公手迹。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