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上海采访时遇到童祥苓先生。他当时已不能演出,和夫人带着孩子开了一个小

小史论过去 2025-07-21 20:54:50

1995年在上海采访时遇到童祥苓先生。他当时已不能演出,和夫人带着孩子开了一个小面馆。 童祥苓1935年3月5日出生在天津,原籍江西南昌,家里是典型的梨园世家。父亲童汉侠是政法学院毕业生,但全家都痴迷京剧,形成著名的童家班。他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童侠苓、童寿苓、童芷苓、童葆苓,大家从小就泡在戏曲氛围里。童祥苓八岁开始学戏,先跟刘盛通练基本功,后来拜雷喜福、马连良、周信芳为师,专攻老生行当。那些年他勤练唱腔和身段,融会余派、马派、麒派的技巧,唱做全面,戏路宽广。1949年,童家班集体进入上海京剧院,他也跟着迁到上海,继续磨炼技艺。 1950年代,童祥苓加入专业剧团,出演传统剧目如《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里面他一人分饰鲁肃、孔明、关羽,表演细腻,各有特色。1956年,他被特聘到鞍山京剧团当主要演员,那里他遇见同年同月生的张南云,她是梅兰芳弟子,专攻青衣。两人很快就走到一起,1957年5月4日结婚,婚后调回上海京剧院。夫妻俩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1957年出生,小儿子稍后。忙于演出,他们对孩子照顾不多,大儿子小时候手臂被车轧伤,留下残疾,这事成了他们一辈子的遗憾。 1960年代初,童祥苓拜周信芳为师,学海派创新,参与创排《武则天》《大闹宁国府》《甲午海战》等新编历史剧。1962年,他随中国艺术团出访法国、意大利、西德、荷兰,演出《白蛇传》等,扩大了影响力。1964年,又去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巴基斯坦巡演。1965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选角,他经过考试入选,饰演杨子荣。1970年,这部剧拍成彩色电影在全国上映,他的声音洪亮、身手矫健,一下子家喻户晓。那段时期,他巡演各地,行李里总塞满剧本,火车上还默念台词。 1970年代后期,童祥苓继续专注舞台,1975年随上海京剧院赴日本演出,带去《智取威虎山》。1982年,他升任上海京剧院二团业务副团长。1983年,剧院改革,他负责组建承包队,领着60多人全国跑演出。那年头,京剧市场不景气,他们颠沛流离,1985年上交16万元利润,但年终评先他却没份。夫妻俩全力投入事业,张南云也常登台合作,两人成了工作狂,对儿子教育欠缺。大儿子转业进工厂,小儿子想学戏却没进剧团,两人后来都没考上大学。 1993年,两个儿子双双下岗,大儿子从工厂失业,小儿子一直没稳定工作。童祥苓58岁,本来还能演几年,但他决定提前退休,用积蓄在上海延安路租个小店,开起面馆维持一家生计。1995年夏天,我在上海法华镇路社区边缘采访,找到这家临时工棚搭的面馆,招牌叫童祥苓面饭馆。店里空间窄小,只几张木桌长凳,空气中葱花汤汁味混杂。 童祥苓60岁,头发花白,已不能登台,他和张南云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经营。每天他们早起生火揉面,儿子们收钱洗菜,生意忙时客人排队。他掌勺捞面,动作熟练,手臂稳托碗盘。张南云切菜配料,儿子跑堂擦桌。开业初期,资金紧,他们从早忙到晚,晚上数收入规划日子。面馆虽小,却成了家庭支柱,吸引附近居民,锅里总有热面供应。这段经历,让他们适应新生活,面馆开了8年,到2001年因生意难做才转让。 面馆关门后,童祥苓夫妇攒钱帮儿子成家。大儿子1996年结婚,婚礼简单,在附近小饭店办,几桌亲友吃自家面条。小儿子童孝天1997年1月结婚,三家合力凑首付,贷款买上海郊区一套三室大房子,170平米复式,2009年搬入。入住后,全家住一起,相处融洽,每天早饭围桌,贷款每月还,到2015年清偿。退休后,童祥苓偶尔参加商演,唱老段,身段稳健。 2003年,他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2008年,心脏搭桥手术后,与舞台渐远。2009年2月,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童祥苓口述历史》出版,记录一生辛酸。2016年6月,参加京剧交响演唱会,与张南云同台。2018年10月,登人民大舞台,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9年11月,出席口述历史研讨会,感谢书籍忠实记录。 晚年,童祥苓夫妇享受天伦,他教孙子唱腔,张南云眼疾视力0.1,看东西模糊,他承包家务,洗衣做饭打扫,补贴儿子经济。2024年11月,他因哮喘住院,出院后12月2日下午,在上海瑞金医院突发心衰,抢救无效离世,享年89岁。家属遵遗愿,丧事从简。灵堂在家简易布置,儿子整理遗物,照片摆放记录点滴。京剧界老中青演员留言追思,上海京剧院发讣告悼念。

0 阅读:2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