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

小史论过去 2025-07-21 20:54:50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王明健1933年6月出生在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城关镇顺河街一个普通人家。他家有八口人,父亲靠开染布坊养活全家,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明健作为长子,从小就帮着干活,学着染布的十七道工序,接触到一些基本化学知识。这对他后来搞矿石提取可能有点启发。他小时候村里条件差,战乱不断,学校经常停课,但他坚持自学,捡石头辨认矿物类型,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进入小学和初中后,他步行上学,专注算术和地理,初中迁到县城,宿舍条件简陋,但他利用旧书自学矿业基础。 1951年,他考上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选矿专业,这学校专培养矿业人才。他在校四年,成绩一直拔尖,参与多项矿石处理项目,熟悉选矿设备操作和数据记录。毕业前,他完成涉及铀矿提取的初步方案设计,显示出专业潜力。那时候中南矿冶学院就是现在的长沙中南大学,王明健是1955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国家工业需求。他的家庭背景普通,父亲的染布坊让他早早接触手工操作,这在后来炼铀工作中或许派上用场。他没啥特殊资源,全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学,学习期间专注专业课,图书馆查资料到深夜,实验中亲手操作破碎机和分离槽。 同学们回忆,他讨论问题时总有独特见解,毕业时成绩位居前列,原本计划投身工业建设。但命运转折来得突然,就在毕业前一天,一切都变了。王明健的早年经历典型反映那个时代青年求知之路,贫困中求进,战乱中坚持,考上大学已是难得机会。他在校期间参与的选矿项目,涉及矿石分离方法,这为他后来任务打下基础。家庭影响下,他从小养成勤劳习惯,染布工序让他懂点化学反应原理,虽简单,却实用。初中时他自学岩层结构,勾勒地图,这兴趣直接导向矿冶专业选择。 1956年夏末,王明健在中南矿冶学院即将毕业,系里突然通知他去校长办公室。那里有两名没透露姓名和职务的军人,告知他组织选派从事重要工作,所有接触内容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和去向。随后,他被带走签署保密协议,从此与外界断绝联系,整整三十年踪迹不明。家人多次打听,只得到模糊答复,他仿佛人间蒸发。 这三十年,他先在北京跟随专家学习核工业知识,1958年参加二机部秘密会议,获知需解决原子弹原料问题。当时中国探明铀矿资源,但生产技术落后,没正规工厂。王明健被任命为广东某村309大队水冶厂厂长兼技术负责人,要求半年内生产出原子弹所需二氧化铀原料重铀酸铵。面对工业基础薄弱,他改变提取方法,用稀硫酸浸泡矿石,设计出简易炼铀法。这方法有效,1958年8月工厂投产,成为全国第一家自办炼铀厂。在他带领下,工人半年完成任务,后两年半生产71.3吨重铀酸铵,占全国土法炼铀总量67%。 这解决原子弹燃料急需问题,二机部部长刘杰肯定其意义。王明健在试验中两次遇爆炸,身上多处烧伤,但继续工作。1958年底奶奶病危,他未回家,奶奶去世后他也没回去,这成终身憾事。他的保密工作严格,战友不知真名,行程绝对保密。这三十年隐姓埋名,为核工业贡献巨大,却不为人知。签署协议后,他先在长沙郊区黄土林309队营地,跟随苏联专家学习,操作设备记录反应。数月后转北京,继续核知识培训。会议传达指示,中国原子弹不靠苏联,加速原料供应。 王明健调往广东下庄村,建立水冶厂,设计缸堆浸泡法,用稀硫酸处理矿石颗粒。这创新因地制宜,适合当时条件。工厂投产后,工人轮班生产,他指导调整浓度。产量达标,解决两吨二氧化铀需求。爆炸事故中,他死里逃生,继续攻关。家庭方面,他1956年前回家三天,从此与父母永别,没告知工作性质。这部分内容,体现国家任务优先,个人牺牲大。三十年销声匿迹,到1995年退休才公开身份。他的经历典型隐功勋臣,贡献核工业起步,却低调一生。保密协议要求严格,他遵守到底,不泄露一丝信息。学习阶段,他掌握铀提取技术,会议后直接应用。工厂生产数据具体,71.3吨占比高,显示成效。憾事奶奶去世,他磕头后继续工作,显示奉献精神。这三十年,他从学生变专家,隐没在国防事业中。 签署协议后,王明健投身核工业,继续发展直至结局。抵达北京,他进入研究所处理铀矿样本。1958年调广东下庄,指挥建厂,设计提取比例。厂建成后,生产首批原料,扩展到71.3吨。1964年春解决燃料难题,同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队友撤离,他留守扩展厂区,至1995年退休。退休后居韶关市区,坚持研究。2020年7月7日逝世于广东核工业四一九医院,享年87岁。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