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信息来源:华商韬略——每天亏4.4亿,被外国人嘲笑“浪费钱”!中国为什么还要修高铁?) 列车时速350公里,车厢小桌板上的水杯纹丝不动,硬币甚至能竖立不倒。这早已成为中国高铁最深入人心的名片。 中国高铁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到202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8万公里,这张巨大的交通网如同一套“超级血管”覆盖了中华大地。 中国高铁制造的相关技术领先很多国家。复兴号那标志性的流线型车头,并非只是为了美观,它精密的设计将高速运行时的空气阻力降低了12%,显著地节省了能耗。而这项优化技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成果。 设计师在转向架上的精巧设计,不仅能最大程度消解震动,更让列车具备了强大的地形适应性,即使在坡陡弯急的西部山区,也能平稳运行。 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却很少深究,为什么中国没有选择廉价航空,而是坚定地发展高铁。 这背后是中国独有的国情和更深远的战略计算。首先,中国的人口规模与密度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年一度的春运,客运量高达30亿人次。即便动用全球最大的A380客机,每天也需要两万架次才能勉强应对。 在如此巨大的客流面前,飞机的运力瓶颈暴露无遗。不只是中国,美国很多地方中短途游客也经常选择火车出行,在中短途距离和高密度客流的场景下,铁路运输有着天然的优势。 便利性也深刻地影响了高铁的建设。机场大多选址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旅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接驳交通上。而高铁站几乎都建在城市核心区,这种便利也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最为重要的是飞机依赖石油,而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高铁则完全依赖电力,而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电网技术和特高压输电能力,能源供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更经济,也更符合国家长远的能源发展。 发展高铁的决策,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交通考量,进入了经济与战略安全的层面。尽管高铁的初始投资巨大,但一旦建成,其运营与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在未来数十年持续产生回报。 而航空业前期投入看似较低,运营成本却是持续性的高昂支出。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基建成本相对较低的时期果断发债建设高铁,这笔投资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将持续释放红利,是一次极具战略远见的布局。 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一条高铁线开通,需要各个产业相互协作,能给钢铁制造业等带来发展机遇,高铁建成后,沿线的人口、产业、资本会迅速聚集,区域活力也会被激活。 中国高铁的崛起,并非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基于中国独特国情的必然结果。它解决的不仅是亿万人的出行问题,更是关乎产业自主、能源安全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国家级战略。中国高铁的成功,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太阳]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
韫晓生
2025-07-21 18:06:30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