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瞅见四下无人,闪身进了香港商人徐增平办公室。 贺鹏飞,1945年出生,贺龙元帅的儿子,从小在军人家庭长大,受父亲影响深,立志投身国防。他早年加入海军,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战略眼光,逐步晋升为海军副司令员。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落后,远洋作战能力弱,航母对贺鹏飞来说是个遥远的目标。他常年奔波于舰艇和指挥部,检查设备,研究战术,力求提升海军实力。他为人低调务实,凡事以国家利益为先,工作中展现出果断和坚持。 徐增平,1952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年轻时在济南空军服役,后转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1983年退役后进入商海。1988年移居香港,创办创律集团,做房地产和娱乐业,赚了不少钱。他保留着军人的爱国情怀,关注国家大事,尤其对海军建设有深厚感情。徐增平头脑灵活,擅长处理复杂事务,敢冒险,这让他在商界站稳脚跟,也为参与航母计划打下基础。 邵淳,1944年出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毕业,1993年成为华夏证券董事长。他精通金融,管理能力强,行事谨慎,对国家利益有深切责任感。办公室里常摆着金融书籍,桌上放一杯清茶。他善于化解复杂问题,深夜研究报表,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判断。他的果断决策,后来为中国航母事业提供了关键支持。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香港,经济一片低迷。贺鹏飞得到消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黑海造船厂的“瓦良格号”航母。这艘船建了近七成,因乌克兰没钱继续造,决定卖掉。贺鹏飞意识到这是中国海军迈向远洋的难得机会。航母能提升战斗力,还能带动造船、雷达、武器系统等技术进步。但买航母不是小事,海军预算紧,美国还盯着不放,要求乌克兰拆掉武器系统,确保船不用于军事。贺鹏飞反复向上面汇报,强调这艘船对中国海防的重要性。 徐增平得知计划后,决定全力支持。他以澳门创律公司名义跟乌克兰谈,飞往基辅,在黑海造船厂实地考察。谈判桌上,乌克兰官员不断抬价,国际上还有多方势力阻挠。徐增平咬牙坚持,敲定1800万美元买船,还加200万美元买了40吨设计图纸。这些图纸对中国后来自己造航母起了大作用。交易过程不顺利,美国和其他国家一直盯着,想方设法不让中国得手。徐增平四处协调,顶住压力,硬是把交易谈下来。 金融危机让徐增平的资金链断裂,尾款800万美元和滞纳金500万美元成了大问题。乌克兰威胁把船重新拍卖,计划眼看要泡汤。徐增平找到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邵淳一开始有点怀疑,觉得这事风险太大,但跟军方确认后,认定这对国家意义重大。他决定拿出2000万美元帮忙,连抵押都不用。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1999年2月,邵淳发现徐增平挪用部分资金,调整策略,与东方汇中公司合作,接手项目债权债务。1999年4月,乌克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付清尾款。邵淳安排戴岳和张勇赴基辅,8月28日签下附加协议,10月24日带回船主证,交易终于完成。 “瓦良格号”回国的路更不顺。2000年6月,船由荷兰拖船牵引,离开黑海。6月17日,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却以安全为由拒绝放行,还提出10亿美元保证金等苛刻条件,美国在背后施压。贺鹏飞和外交部门多次飞往安卡拉谈判,逐条反驳土耳其的20条要求。拖船队待命16个月,每日费用8500美元,乌克兰港口另收1.7万美元停泊费。2001年,希腊同意担保,免除保证金。2001年11月1日,船通过海峡,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码头工人列队迎接。
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瞅见四下无人,闪身进了香港商人徐增平办公室。
历史破局者
2025-07-21 14:01:41
0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