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在接见徐州地委书记时,突然饶有兴致地问道:"'四'字底下添个'南',你猜是什么字?"地委书记略作沉吟后给出的答案,令主席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消息源自:《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徐州地方志》1992年修订版;《胡宏回忆录》手稿(未刊)】 1956年7月的徐州城热得像蒸笼,市委副书记胡宏的衬衫后背已经湿透。他正趴在办公桌上修改夏收报告,电风扇吱呀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烫的。突然电话铃炸响,吓得他钢笔在纸上洇出个墨团。 "胡书记!毛主席专列半小时后到徐州站,点名要见您!"电话那头地委办公室的小张嗓子都喊劈了。胡宏手里的文件哗啦撒了一地,他边弯腰捡边冲隔壁喊:"老梁!快!主席来了!"正在打瞌睡的梁如仁专员一个激灵,眼镜都戴歪了。 吉普车在坑洼的解放路上蹦跳着前进。胡宏抹着汗直懊恼:"早知道该穿那件新中山装..."梁如仁扶正眼镜安慰:"主席最烦花架子,你去年下乡晒脱皮的脸就是最好的见面礼。"两人相视一笑,车已经冲进了火车站。 月台上静得出奇,只有几个穿白制服的列车员像标杆似的站着。胡宏刚理好衣领,就见车厢门里探出个熟悉的魁梧身影——毛主席正倚着门框冲他们招手,手里还夹着半截香烟。"胡宏同志是吧?朱老总的老乡嘛!"这带着湘潭腔的招呼让胡宏鼻子一酸,他老家重庆话和朱德的口音确实像。 会议室里飘着淡淡的烟草香。胡宏汇报徐州情况时,注意到主席的茶杯是普通的搪瓷缸,缸身上"劳动光荣"四个红字已经褪色。说到今年小麦增产两成时,主席突然放下铅笔:"你们沛县的河工伙食怎么样?"胡宏想都没想:"每天保证半斤杂粮,上堤的给二两荤油。"主席笑着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正当胡宏松了口气,主席却用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四",又在下面写个"南"。"考考你,这念什么?"梁如仁在旁边直搓手,他看见胡宏喉结动了动。会议室静得能听见钢笔漏墨的滴答声。 "是罱字。"胡宏声音有点抖,"运河边老乡用它捞水草肥田,我上月还在铜山见过。"主席眼睛一亮,把本子转过来——上面果然写着"罱"。"好!"主席拍桌震得茶杯一跳,"梁同志啊,你们这个副书记要得!" 晚饭是简单的烩面片,主席特意嘱咐炊事员多给胡宏舀了勺辣椒油。临别时夜已深了,主席送他们到车门口突然说:"罱字好,能把底下的养分捞上来。我们当干部的,就该像这样沉到底。"这句话烫在胡宏心里,比那勺辣椒油还够劲。 四十年后,已经离休的胡老在疗养院整理回忆录。写到这段时,护工看见老人对着"罱"字反复描摹,钢笔在纸上洇开的墨迹,就像当年运河里荡漾的涟漪。
贫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地步?1946年1月,毛主席家的窗户坏了,请了一个50多岁
【3评论】【16点赞】
潭笑风声
伟人千古
喵喵呜哒
以前农村用肥很多就是罱河泥,两根竹竿交叉绑好,下面好像是两个布袋,插到河底夹出河泥倒进船舱。
东北虎
罱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