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8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

烟火阑珊歌婉转 2025-07-20 12:52:58

1986 年,18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我能抱抱你吗?”谁知,护士做了这样一个举动。 1986年7月,老山前线激战正酣。 硝烟弥漫的后方医疗所里,气氛比前线更为凝重。 护士张茹刚刚参与抢救完一批伤员,沉重的疲惫还未卸下,几名侦察连的战士就抬着一副担架直冲了进来。 担架上的战士伤势极其严重,他叫赵维军,一位年仅18岁的侦察班长。 在不久前的秘密任务中,为了给战友趟出一条安全的撤退路线,他不幸触发了越军埋设的地雷。 这位名叫张茹的女医疗兵迅速投入抢救。 张茹来自军人家庭,爷爷是老红军,聪慧好学的她高中毕业后主动考入兰州的军事医学院,毕业后便奔赴前线。 她的背上始终挎着一支56式冲锋枪,这并非是装饰品,在老山战场,即便是医护人员,也必须时刻准备战斗。 然而,尽管张茹和医疗所的人员拼尽全力,赵维军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受到感染,生命已如风中残烛。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维军短暂地恢复了意识。 疼痛与虚弱吞噬着他,他望着身边焦急而忙碌的张茹,眼神中既有对生命的眷恋,也带着青年战士的纯粹与恳求。 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表达了一个简单而深沉的愿望:“听说人生没有爱情是不圆满的,姐姐,我能拥抱你一下吗?” 那一刻,张茹眼中涌出泪水,没有丝毫犹豫,俯下身去轻轻地抱住这位小战士,温柔而庄重地吻在了他的额头上。 这一吻,饱含着无言的安慰、战友的敬重和对一个年轻生命骤逝的深切悲悯。 就在张茹亲吻他的瞬间,赵维军的呼吸停止了,他永远定格在了为国捐躯的18岁。 这感人至深、饱含人性光辉的一幕,被一旁的战地摄影干事王红迅速捕捉,定格为一张震撼心灵的照片。 这张照片后来被命名为《死吻》,传遍全国,成为了老山战场上最令人动容的记忆符号之一,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战士心中那份未被硝烟泯灭的人间温情。 照片上那位年轻战士短暂而英勇的一生也渐为人知。 来自甘肃榆中县的赵维军,自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心中早早立下了报国之志。 入伍后,他勤奋刻苦,乐于助人。 在老山前线,身为侦察班长的他勇敢无畏。 就在牺牲前执行那次危险任务时,为摸清敌情,确保战友能安全撤回重要情报,他明知前方雷区密布,依然选择走在队伍最前方趟路。 在遭遇不幸前的最后时刻,他下达的唯一命令是:就是踩着他的身体过去,也必须把情报送回。 他的英勇和最后的请求,与张茹那无私的一吻,共同构筑了一个关于奉献、关于理解的永恒瞬间。 战争结束后,《死吻》带来的震撼并未消散。 张茹带着这张照片承载的深沉情感,开始了她长达数十年的特殊使命。 战场上的经历,尤其是赵维军的牺牲,深深烙印在她心底。 她决心要找到那些长眠地下的战友,代替他们看望衰老的父母。 2011年,已经离开部队多年的张茹,联系上当年并肩作战的老兵们,组成了一支“老山战友慰问团”。 他们带着敬意与思念,足迹踏遍全国数十个县市,祭奠牺牲的英灵,探望那些失去儿子的父母。 曾经的战场上,她是挽救生命的护士,如今的和平岁月,她化身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使者。 2015年,张茹终于来到了甘肃榆中县赵维军烈士的墓前。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当她站在那块刻着熟悉名字的墓碑前时,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她如同当年在战地医院那样,轻轻弯下腰,细致地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就像当年她为年轻战友清理包扎伤口。 泪水无声滑落,滴落在冰冷坚硬的石碑上。 她轻轻抚摸着碑上“赵维军”三个字,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年轻生命最后时刻的气息。 那一声微弱的“姐姐”呼唤,那一个纯净无瑕的“死吻”,穿越了漫长岁月,依然滚烫灼心。 随后,她拜访了赵维军的父母。 失去爱子的伤痛或许永远无法彻底抚平,但听着张茹讲述儿子在战场上的英勇壮举和最后时刻的安宁,老人们的眼中除了泪水,更闪动着为儿子感到的自豪与欣慰。 岁月流转,硝烟散尽。 照片《死吻》记录的早已超越了一个瞬间,它凝固了一位普通战士面对死亡时的纯净心愿,承载了一名前线医护兵对生命尊严的崇高敬意。 这份源自战火、却无比纯粹的人间大爱,连同无数像赵维军一样的英烈之名,融入了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深处,如同照亮黑暗的火种,无声传递着对和平的深刻理解与对英雄的永恒铭记。 信源:扬州日报-2018-03-24-电影《芳华》中“死吻”女主角原型竟是江都女兵!背后故事感人至深……

0 阅读:0
烟火阑珊歌婉转

烟火阑珊歌婉转

烟火阑珊歌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