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才10个月就驾崩了。 紫禁城的晨雾还没散,朱高炽躺的龙床已经被白布罩住。他的身体本就肥胖,常年被哮喘折磨,此刻安静地躺着,倒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杨荣掀开白布一角,见皇帝的手指还保持着握笔的姿势——昨夜他还在批阅奏折,朱批上的"民为邦本"四个字,墨迹浓得像化不开的墨团。 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得到消息时,正在秦淮河畔看新造的战船。太监跪在他面前哭,他却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你爷爷打了一辈子仗,咱们得让老百姓喘口气。"朱高炽当太子那20年,活得像根绷紧的弦。朱棣五次北伐,他在后方筹粮运饷,有次户部把军粮算错了数,他连夜核对账本,眼睛熬得通红,第二天还要笑着对朱棣说"一切妥当"。 大臣们在文华殿争论继位礼仪时,有人提起皇帝在位这十个月干的事:罢了郑和的下西洋,停了交趾的战事,把朱棣时期抓的建文帝旧臣都放了。有个老御史抹着眼泪:"陛下连宫里的采办都减了,说'丝绸够穿就行',哪知道......"话没说完就哽咽了。他们都记得,朱高炽刚登基那天,在奉天门对百姓说"有冤屈的尽管来告",那天的太阳特别暖,连锦衣卫的腰刀都没那么吓人了。 朱瞻基赶回北京时,朱高炽的棺椁已经停在乾清宫。他摸着父亲用过的砚台,砚底刻着"守成"两个小字,是朱高炽当太子时自己刻的。有次朱瞻基问他:"爷爷总说您太仁厚,不像个干大事的。"朱高炽当时正在给菜园子浇水——他在东宫后院种了片菜,说"看菜生长,比看奏折心静",闻言只是笑:"仁厚不是软,是知道老百姓要什么。" 出殡那天,长安街挤满了人。有个卖菜的老汉,提着一篮子刚摘的青菜,放在灵柩经过的路上。他说去年大旱,是皇帝下旨免了赋税,还开粮仓放粮,不然全家早就饿死了。这些话传到后宫,张皇后捂着嘴哭,想起朱高炽总说"等天下太平了,就去凤阳老家看看",那里有他小时候住过的茅草屋,有他常念叨的老槐树。 后来有人说,朱高炽是被两个弟弟害死的,因为他们早就盯着皇位。可老百姓不管这些,他们只记得那个胖皇帝,让驿站的驿卒不用再累死在路上,让工匠不用再熬夜赶造宫殿。有个秀才写了首诗:"十个月的太阳,比十年的雨还暖。"这首诗没刻进史书,却在民间传了很久。 朱瞻基登基后,把朱高炽的朱批编成了《仁宗宝训》。翻到"赈灾如救火"那页,见父亲在旁边画了个小圈,像颗沉甸甸的句号。他忽然明白,有些皇帝活了一辈子,只留下个年号,而他父亲用十个月,就把"仁"字刻进了人心。 紫禁城的玉兰花开了又谢,朱高炽的陵寝在天寿山慢慢长了草。可每当户部核算赋税,内阁讨论政事,总会有人想起那个胖胖的皇帝,想起他常说的"别让老百姓骂咱们"。这或许就是最好的评价——不用金碑银碑,只要老百姓心里有块碑。 信息来源:《明史·仁宗本纪》、《明仁宗实录》卷十
1425年,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才10个月就驾崩了。 紫禁城的晨雾还没散
古往趣话社
2025-07-20 07:18: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