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师长黎强被抓,面对审问,他却提了一个奇怪的要求:“能否帮我给周恩来发一个电报?只要八个字就好!” 1949年4月的下旬,浙江宜兴一间审讯室里,几名解放军战士盯着桌子对面,一位中年男子。 他叫李长亨,国民党第四十五军312师副师长。 几个小时前,他所在的部队在溃退途中被解放军截击,他主动下令放下武器投降。 当审讯人员询问他个人情况时,他回到:“长官,我的情况比较复杂。能否帮我给周恩来发一个电报?只要八个字就好!” 李长亨,原名李碧光,1915年生于四川安岳。 他并非天生的“李长亨”,更非真正的国民党高官。 他的真名,是“黎强”。 这是一个由中共凯丰亲自赋予的代号,寓意“能力强”,象征着党赋予他的特殊使命。 1939年,在延安,年轻的李碧光结束了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的深造。 在窑洞里,凯丰部长与他进行了一次决定命运的谈话。 为了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核心,他需要彻底“消失”。 李碧光这个名字将被尘封,代之以“李长亨”这个全新的身份。 他开始告别了延安的阳光,潜入国统区。 此后的十年,他利用自己师范毕业、家世清白的背景,从基层教员做起,巧妙编织关系网。 他刻意结交国民党中下层军官,一步步打入国民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继而考入中统训练班。 他表现得“忠诚可靠”,业务能力“突出”,很快得到赏识。 为了巩固身份,他不得不娶了国民党成都县党部书记长的女儿赵蜀芳。 新婚之夜,面对温柔的新娘,他内心充满愧疚与警惕,只能以“工作性质特殊”为由,保持着疏离。 他的“工作”确实“特殊”。 他利用职务之便,将一份份情报,通过隐秘的渠道传递出去。 最惊险的一次,他盯上了中统科长叶申之保险柜里那份致命的“特情名单”。 上面罗列着打入我党内部的国民党特务。 他摸准叶申之贪图享乐的弱点,倾尽积蓄设宴款待,将其灌得烂醉如泥。 在弥漫着酒气和鼾声的房间里,他从叶申之腰间摸出保险柜钥匙。 打开柜门的那一刻,他的手心全是冷汗。 他借着昏暗的光线,飞速抄录名单,每一个名字都如同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这份名单的及时送出,挽救了多少同志的生命! 然而,危险无处不在。 1946年,他的单线联系人、中央特科的周俊烈不幸被捕。 消息传来,黎强如遭雷击。 他利用自己在中统的人脉和地位,巧妙周旋,最终协助周俊烈虎口脱险,也保住了自己尚未暴露的身份。 十年间,“李长亨”在国民党内官运亨通,而“黎强”却如同一个幽灵,在中共内部绝密的档案里,也几乎被遗忘。 甚至由于长期潜伏、断绝联系,他的名字一度出现在自己同志的锄奸名单上! 因此,当1949年4月,他所在的国民党312师在溃退中被解放军88师包围时,黎强心中涌起的不是恐惧,而是解脱和期待。 他果断下令部队投降,结束了这场漫长的“表演”。 然而,当他作为战俘被押解,面对审讯人员警惕的目光时,他深知最大的考验来了。 如何证明自己? 十年潜伏,知晓他真实身份的只有极少数的上线,且大多失散或牺牲。 他唯一能想到的救命稻草,就是当年赋予他代号、并可能知晓此事的周恩来。 那句“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是他十年卧底生涯积攒的全部勇气和希望,是他向组织发出的、证明自己清白的最后呐喊! 审讯员却认为这是最后垂死挣扎的拙劣把戏。 几天后,转机出现。 88师参谋处长钱申夫到战俘营巡视。 钱申夫曾在延安抗大学习,与化名“李唯平”的黎强是同期同学! 当钱申夫看到李长亨的脸庞时,他眼中充满难以置信:“你、你是李唯平?!抗大四期的李唯平?!” 黎强心中狂喜,他抓住机会:“老同学!是我!请务必帮我给周副主席发个电报!就问一句:‘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 钱申夫看着老同学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恳切与焦急,意识到事态重大。 他顶着压力,迅速将这份只有八个字的绝密电报发往北平。 当电报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当这封署名“钱申夫”、内容匪夷所思的电报摆在周恩来案头时,这位领导人,目光在“黎强”二字上久久停留。 尘封的记忆被唤醒,那个在延安窑洞里接受特殊使命的年轻面孔,那个代号“黎强”的隐秘战士! 周恩来没有丝毫犹豫,亲自拟定了回电。 回电内容同样简短,却重若千钧:“查有黎强同志,速送北平。周恩来。” 当这封来自最高层的确认电报传回宜兴战俘营,交到黎强手中时,这位在敌人心脏潜伏十年、历经无数生死考验的钢铁战士,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荡。 十年积压的委屈、孤独、恐惧和此刻汹涌而来的归属感、安全感,瞬间冲垮了堤防。 1949年战俘营雨夜那封八个字的电报,如同黎强十年潜伏生涯的终极密码。 从此,“李长亨”的躯壳褪去,“黎强”的名字,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沐浴在阳光之下。 主要信源:(搜狐网——1949年国军少将逃往台湾途中被俘,说出暗语,中央急电:速送北平)
1949年,国军师长黎强被抓,面对审问,他却提了一个奇怪的要求:“能否帮我给周恩
梦幻星河缘
2025-07-19 15:45:48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