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给毛主席写

历史破局者 2025-07-19 13:37:37

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看完后,沉思片刻:“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 韫颖,1913年出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妹妹。清朝覆灭时,她尚在襁褓,未能见识皇室盛况,但幼年生活仍有保障。袁世凯当政时期,溥仪一家虽失去皇权,仍居紫禁城,生活无忧。韫颖自幼习字读书,尤爱诗词,笔迹清秀,颇有才情。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一家,韫颖随家人离开宫廷,迁往天津租界,生活骤然艰难。租界里的宅子虽还体面,但开支拮据,昔日奢华一去不返。伪满洲国时期,韫颖随溥仪前往东北,住进日人安排的宅邸,表面安定,实则备受监视,日子过得小心翼翼。抗战胜利后,溥仪被俘,韫颖与丈夫失散,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四处流浪。她学会了干农活、做饭,靠给人缝衣、抄写书信维持生计,双手渐生老茧,昔日格格的光环早已褪去。 新中国成立前后,韫颖辗转回到北京,在亲戚载涛的帮助下,租下一间简陋民房。她摆摊卖烟,偶尔替人写信、缝补衣物,只为养活孩子。生活虽苦,她从不抱怨,默默支撑家庭,闲时仍会提笔写诗,寄托往日记忆。她的气质虽未全失,但岁月磨砺,已与普通市井女子无异。 1955年春,章士钊在东城菜市场闲逛。他是民国时期的名士,饱读诗书,喜爱淘书访古。几年前,他在旧书摊购得一本《满宫残照记》,书中收录了韫颖写给溥仪的书信,字里行间透着才华,令他印象深刻。他曾托人打听韫颖下落,得知她境遇坎坷,却未料会在菜市场与她重逢。韫颖站在摊前,整理着几包廉价香烟,衣衫虽整洁却已磨损,摊子旁散落几枚铜板。她低头忙碌,动作熟练,毫无昔日贵女的痕迹。章士钊认出她后,短暂交谈,得知她这些年的艰辛。 章士钊回到家中,夜不能寐。他点灯铺纸,提笔给毛泽东写信,述说韫颖的遭遇。信中提到,这位前朝格格未被苦难压垮,靠双手谋生,令人敬佩。他恳请为韫颖安排一份工作,让她能安稳度日。次日,信送至中南海。毛泽东读完信,放下信纸,沉默片刻,随即指示:“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语气简短,透着决断。周恩来得知此事,亲自过问,考虑到韫颖的文化素养和对北京的熟悉,安排她担任东城区政协委员。 通知书送到韫颖手中,她接过薄薄的纸张,仔细阅读,随即前往政协报到。她换上整洁衣衫,步入办公室,开始新生活。政协工作繁忙,她负责调研民情,协助解决居民的住房、就业问题。她常步行于东城街巷,手持笔记本,记录群众诉求,工作踏实认真。同事们起初惊讶于她的身份,但见她平易近人,很快便接纳了她。韫颖也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方向,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在组织的帮助下,韫颖与一位普通市民结为夫妇。丈夫性情温和,待她体贴。两人住进一间小院,生活虽简单,却充满温情。她清晨扫院,丈夫劈柴,日子平淡而踏实。孩子们在她的教导下读书成长,陆续自立门户。1959年,溥仪获特赦,进入文史馆工作。韫颖与兄长重逢,二人感慨命运变迁。毛泽东曾多次与溥仪交谈,询问其生活情况,鼓励他融入社会。韫颖也在政协岗位上兢兢业业,直至退休。 晚年,韫颖生活安稳,儿女成家,她常在家中翻阅旧书,偶尔提笔写字。她回忆起1955年的菜市场,那封改变命运的信让她感念不已。她与溥仪一样,从前朝遗孤成长为新中国的一员,用自己的努力融入时代。

0 阅读:142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