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姆,被称为叙利亚“黄忠”,率军以一敌十,守城苦战4年,却倒在了胜利前夜。 2011 年,叙利亚内战的硝烟席卷全国,当反叛武装如潮水般涌来,一位留着浓密胡须的老将却在东部沙漠孤城上演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守城奇迹。他是伊萨姆・扎希尔・扎赫雷丁,被称为 “德鲁兹野兽” 的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少将,也是万千民众心中的 “叙利亚黄忠”。这场持续四年的代尔祖尔保卫战,不仅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更是一曲用血肉铸就的卫国悲歌。 1961 年出生的伊萨姆属于叙利亚少数族裔德鲁兹人,这个被视为 “异端” 的群体长期与掌权的阿拉维派结盟。 1982 年,他从民兵组织加入国防军,在空降军与装甲部队淬炼五年后,进入共和国卫队服役二十余载,凭借对阿萨德家族的忠诚与铁血作风,赢得 “德鲁兹野兽” 的称号。2012 年,当共和国卫队第 104 装甲旅旅长马纳夫・塔拉斯叛逃,巴沙尔・阿萨德破格提拔伊萨姆接掌这支护卫首都的王牌部队。 彼时的叙利亚已濒临崩溃:总理、外长等高层相继叛逃,反对派武装在西方支持下攻占大半国土,大马士革北部的杜马镇成为叛军兵临城下的前沿。伊萨姆率领 104 旅将杜马镇炸成废墟,以焦土战术赢得首都保卫战,他手持步枪巡视前线的硬汉形象通过战地记者的镜头传遍世界。 2013 年,当东部石油重镇代尔祖尔告急,指挥官贾米尔将军战死后,伊萨姆率部驰援,却一头扎进 “伊斯兰国” 武装的包围圈,从此开启了长达四年的孤城奋战。 代尔祖尔战役被比作 “叙利亚的斯大林格勒”,伊萨姆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敌人 —— 两万余名武装分子将城市围得水泄不通。 2013 年底,他在战斗中中弹负伤,大马士革下令让他后撤养伤,却被他拒绝:“如果油田落入恐怖分子手中,他们将用石油换军火,叙利亚的灾难会更深重。” 此后两年,他率领 2000 余名政府军与上万平民困守孤城,依靠俄罗斯的空投物资维系生存。 沙漠围城战中,“伊斯兰国” 缺乏重武器,只能依靠夜间小队突袭,而叙军以逸待劳,用街巷工事层层阻击。伊萨姆的指挥部紧邻前线,每个夜晚他都背着步枪,带着儿子巡视阵地。 2015 年,当古城巴尔米拉陷落、补给线被切断时,城内物资极度匮乏,但他始终拒绝撤离,誓言 “与士兵共存亡”。直到 2015 年俄罗斯空天军介入,代尔祖尔的压力才有所缓解,而伊萨姆的坚守为政府军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2017 年 8 月,叙利亚政府军从南北两路发起总攻,老虎旅的 T-72 坦克冲破封锁线,9 月 4 日,代尔祖尔长达四年的围城终于解除。伊萨姆在城郊拥抱友军时,胡须已染上霜雪,眼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他回到大马士革接受巴沙尔接见,中东媒体盛赞他为 “国家的拯救者”。 然而,当战争即将落幕,伊斯兰国残部退守伊拉克边境时,伊萨姆却在 10 月 18 日追击途中遭遇埋伏 —— 他乘坐的吉普车被地雷或手机引爆的路边炸弹摧毁,这位 56 岁的老将当场牺牲。 消息传来,叙利亚举国哀悼。巴沙尔亲自为他追授勋章,遗体运回故乡苏韦达省安葬时,德鲁兹民众与军政要员夹道相送。令人唏嘘的是,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刻,伊萨姆数次负伤都化险为夷,却在胜利曙光初现时倒在暗袭之下。正如巴顿将军所言:“一个将军最好的结局,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伊萨姆以近乎宿命的方式,诠释了军人马革裹尸的终极荣耀。
稳定大局,为何阿萨德才是人间清醒?你都不知道,阿萨德时期的叙利亚是什么局面,
【4评论】【6点赞】
用户59xxx87
败军之将谈何言勇。。。。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