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软控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命脉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国掌握的两种不起眼的小金属:锑和镓。 先说锑。全球 48% 的锑矿产量来自中国,而美国本土锑矿早已停产 20 余年。锑在半导体、红外技术、武器系统等领域至关重要,比如 F-35 战斗机的锑化铟焦平面阵列就离不开锑。 中国在 2024 年 9 月对锑实施出口管制后,欧洲锑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暴涨 135%,从 2.23 万美元 / 吨飙升至 5.25 万美元 / 吨。 美国更是陷入困境,其 1000 多个武器系统、超 2 万个零部件依赖中国锑供应链,如今不得不通过泰国、墨西哥等第三国高价转运,甚至以 10 倍黑市价收购。 再看镓。中国镓产量占全球 90% 以上,是氮化镓材料的主要供应国。氮化镓广泛应用于 5G 通信基站、雷达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 美国海军的 AN/SPY-6 雷达、F-35 的电子战系统都依赖中国镓。2023 年中国对镓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镓价应声上涨,美国企业不得不面临成本激增和供应链中断的双重压力。 中国为何要严控这两种金属?这背后是一场无声的科技战。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实施芯片禁令、技术封锁,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则以稀土、锑、镓等战略资源为筹码,反制美国的打压。 例如,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报告指出,中国出口管制将影响美军 78% 的武器系统,其中海军 91.6% 的武器依赖中国供应的关键金属。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出口管制并非一刀切。商务部明确表示,会依法依规批准合规申请,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但对于试图通过走私、转口等非法手段获取资源的行为,中国毫不手软。 2025 年 7 月,国家安全部披露境外间谍通过伪报品名、夹带私货等方式窃取稀土和战略金属,甚至将稀土混入瓷砖原料或灌入塑料模特偷运出境。香港海关也在 2025 年 4 月查获 25 吨锑走私,推测与美国军工需求有关。 这场资源博弈的背后,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战略布局。中国不仅控制着锑和镓的产量,还掌握着从开采到加工的全链条技术。 例如,美国虽然拥有稀土矿,但缺乏分离、提纯技术,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加工。同样,锑和镓的冶炼技术也高度集中在中国企业手中。 面对中国的反制,美国和欧盟也在寻求应对之策。欧盟在 2025 年 3 月发布 “钢铁与金属产业行动计划”,试图增强自身竞争力。 美国则通过第三国转运和高价收购维持供应链,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分析人士指出,要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至少需要 10 到 15 年时间。 中国对锑和镓的出口管制,是继稀土之后又一记 “组合拳”。这两种金属虽小,却牵动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的神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正以资源为盾,技术为矛,捍卫着自身的发展权益。而那些试图通过打压中国获取利益的国家,终将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澳洲的莱纳斯稀土公司前段时间花了大价钱从中国挖走一批稀土专家团队,结果他们宣布在
【144评论】【1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