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也报道库兹涅佐夫可能退役的消息了,放了山东舰和福建舰的开工时间。 咱先把账算明白啊,山东舰是2013年开工的,2017年就下水了,这中间晃悠了4年;福建舰更晚点,2018年开工,2022年下水,数数日子也是4年整。乍一看好像航母建造周期挺固定,可您细琢磨,福建舰这4年里上海发生了啥?2022年上半年那波疫情,可是把长三角的工业链搅得跟麻花似的。 上海那地儿可不简单,造航母需要的钢材、电子设备、精密仪器,好多都得从长三角的厂子走。当时工厂停工、物流卡壳,就算造航母这种国家工程,多少也得受点影响。要不咋说福建舰能赶在2022年中下水呢?要是没这档子事儿,说不定能提前小半年甚至一年,那下水时间说不定能挤到2021年底去。 咱再回头看山东舰,2013到2017年,那会儿工业环境多稳当?没疫情捣乱,供应链顺顺当当的,4年下水完全在计划内。福建舰虽然是电磁弹射的新家伙,技术难度往上提了一截,但前期的图纸、材料准备应该早就在攒着了,真卡壳的还是外部环境。这说明啥?航母建造这事儿,技术是一方面,大环境的稳定同样关键。 那第四艘航母啥时候能下水?咱就拿前两艘当参考。山东舰开工到下水4年,福建舰也是4年,要是第四艘按这个节奏来,假设2023年开工,那下水时间大概在2027年;要是2024年开工,就得等到2028年。不过现在技术可比以前强多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比山东舰的滑跃甲板复杂得多,但咱不也整出来了?往后造航母的经验更足,工人更熟练,说不定周期还能再压缩个半年一年的。 当然了,这也得看国家需求。航母不是说造就能造的,得匹配海军的战略规划、舰载机的研发进度、配套的护航舰队建设。要是第四艘是更先进的核动力航母,那技术跨度更大,周期可能又得拉长。但现在咱连电磁弹射都拿下了,常规动力航母的技术基本吃透了,再下一艘不管是常规还是核动,底气都比以前足。 说白了,航母建造就像盖大楼,地基打牢了(前两艘的经验),材料备齐了(工业链的成熟),工人手艺精了(技术团队的成长),盖楼的速度自然越来越快。库兹涅佐夫要是真退役了,咱们的航母编队只会更壮大。至于第四艘啥时候露面,咱们搬好小板凳,等着官方消息就行——毕竟咱们的军工体系,向来是“稳”字当头,“好”字为要。
一位日本华人表示山东舰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成人玩具,常规动力,满载也才70000
【190评论】【1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