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来,华国锋当年违背毛主席遗愿,做出保护毛主席遗体,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薄荷猫少女 2025-07-18 21:40:05

今天看来,华国锋当年违背毛主席遗愿,做出保护毛主席遗体,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无比正确。 1976年9月9日,凌晨。中南海气氛凝重。毛主席刚刚逝世,留给中央一个艰难抉择:火化,还是保存?因为毛主席生前号召火葬,所以中央在毛主席去世后只是将遗体保护做一般性处理。 但在追悼活动期间,以华国锋为首的中共中央最终决定:留下遗体,建纪念堂,让人民瞻仰。 而这个决定,在如今看来无比正确。 1976年,9月11日,一场极为重要的会议在中南海紧急召开。 主席逝世已经两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中,而党中央内部,也在紧急讨论一个大事——毛主席的遗体,是火化,还是永久保存? 当天,几位领导人坐在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谁都知道,这个决定,非同小可。 因为毛主席自己生前号召火葬,明确表达过自己逝世后要进行火葬。 要是保存遗体,那岂不是违背主席遗愿?可要是火化,人民的感情能接受吗? 最重要的是,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是底气所在,是前进的方向。 最终,在多方考虑下,华国锋拍板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进行永久性保护,并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一句话,拍了板。全国第一号遗体保存工程,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项决定后,各方面的专家成立了“遗体保护组”对遗体进行防腐保护工作。 为了能长期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专家小组提出一个又一个方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毛主席遗体完好的保存在了水晶棺中。 遗体完善保存后,纪念堂的建设工作便逐步展开。 1976年11月2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第一根桩基正式打下;1977年5月24日,主建筑落成;1977年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资料显示,当时纪念堂建设时,工人不分昼夜赶工,全国供料,全民支持。 有的石材从四川峨眉山运,有的花岗岩从山东泰山拉。就连玻璃和大理石地砖,都是专门研发的定制品。 而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工程,全是咱中国人自己建起来的。这背后,是一种精神传承,更是一种信仰! 很多人忽略一个问题:毛主席纪念堂,不只是供人瞻仰的场所,它象征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地标。 毛主席不是普通的领导人,他是缔造新中国的伟大灵魂,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主心骨。 他留下的,是一种民族骨气,是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自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道路。 那可是一代人心中的主心骨。 一个国家有一个伟人已经很不容易,如果能代代记住这位伟人,并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那才是这个民族的福气。 多年后再回头看华国锋的当初的这个决定,您就知道他当初这个决定有多值。 都说建筑是无声的语言,那毛主席纪念堂就是最响亮的一句“我们没有忘记”。 从开馆至今,每一个开放日,都有上万人排队参观。截止统计,已经接待超过上亿人次。 有的人提前排队几个小时,有人全家老小一起来,有人站在纪念堂前满含热泪,还有人拄着拐杖也要走进这扇门。 人们捧花、鞠躬、沉默、敬礼……这些细节里藏着人民最朴素的情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纪念堂不光受国人爱戴,连外国领导人来中国,也要专门安排参观。那不仅是对毛主席的致敬,更是对中国崛起历程的注解! 毛主席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更是中华民族独立、尊严和自信的象征。华国锋当年保留下的不只是遗体,而是民族的精神、历史的火种。 毛主席纪念堂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告诉一代又一代人:中国人,有自己的底气,有走向未来的骨气。 纪念堂至今巍然屹立,14亿人民,每一个都知道——毛主席,会一直在人民心中。 参考信源:

0 阅读:0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