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天,大生源油厂炊事员毛善庆创造了历史记录:出饭率达到了惊人的四斤一两!也就是说用两斤生米,可以煮出四斤多米饭,一下子轰动了全国,成为当时的新闻人物。 时至今日,仍有人记得那个年代独有的“双蒸饭”,虽然说口感差了不少,但是起码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看上去慢慢的一大碗饭,足够让人有心理安慰。这个“双蒸饭”的发明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毛善庆。 在那个年代,能够在一个厂子里担任炊事员,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先不说在那个能饿死人的年代这样的岗位能给家人带来多大的安全感,就连厂子里的干部工人们,也都得供着毛善庆,因为只有他的一双巧手,才能让大家吃饱还吃好。 毛善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是就是喜欢琢磨,可就算是再能干,看着那本就不多的大米,如何煮出够全厂的壮劳力吃饱的饭,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大米变成大米饭,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泡水之后上过开蒸,瘦瘦小小的大米粒,在水分的滋养下,很快就变得白胖白胖起来,这水的力量可是真大。 于是,这一天,毛善庆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他看着蒸好的米饭,又再次舀来一大盆水,放到了本就蒸好的米饭里面,再次开火上锅蒸饭。 在火光的照射下,毛善庆的亮眼泛着光,他很期待自己这次的实验能否成功,最终,在米香之中,一大锅白白的米饭出锅了,这饭也就被端进了食堂里面。 于是乎,那一天,所有的工人都打到了有史以来分量最足的大米饭,这饭吃的大家开心得不得了,虽然味道不像以前那么香浓,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吃饱就是幸福,每个人都心满意足打着饱嗝离开了食堂。 虽然这天下午,工人明显感觉饿的更早了,但是想到自己晚上还能吃得像中午那么饱,也就没有再抱怨,饿了喝点水,忍一忍就又到晚饭时间了。 没多久,毛善庆的独特蒸米饭技巧就传了出去,很多别的厂的炊事员也慕名来学习经验,毛善庆也乐于分享,他蒸米饭的技巧也是让人佩服,最终,他达到了可以用两斤生米煮出四斤熟饭的水平,他的方法被大面积推广报道,毛善庆成了当时的“大功臣”。 很多人家也开始模仿毛善庆的蒸米饭技巧,其实这种方法,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无奈之举,在全民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的年代,这样的蒸饭方法也确实是一种“发明创造”,毕竟,让人过个嘴瘾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信很多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也都吃过这样的“双蒸饭”,不好吃的米饭记忆,也成了很多人如今忆苦思甜的回忆,这一切,都是那个年代的见证。 其实,这样的蒸米饭技巧,就类似于同样面粉做出的烤馕和面包,看着体积不一样,其实热量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的是饱腹感不一样,烤馕看着没吃多少,面包多到吃不下,最终结果自然是吃饱很快,饿的的也更快了。 在那个年代,很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想来也跟饮食习惯有关系吧,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来自于那一辈人的无私奉献……
抗战时的驻印军在史迪威的监督下伙食很好,因为史迪威弄不到足够的鲜猪肉和牛肉,所以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