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陷在杀猪盘里的日子,总像被一层厚厚的滤镜蒙住了眼睛。耳边反反复复都是“哥哥为了追梦,背上了八位数的违约金”“公司把他当摇钱树,那份合约就是吸血的枷锁”,每次听到这些,都觉得他是被全世界亏欠的孤勇者,连带着对那些所谓的“加害者”也生出了莫名的敌意——尤其是龙丹妮,在无数次“哥哥好难”的叙事里,她几乎成了压榨艺人的代名词。
直到多年后跳出那个圈子,再回头看,才像突然清醒过来。原来那些“背负违约金”的沉重、“被合约捆绑”的委屈,不过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虐粉剧本。虐粉从来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敌人,才能让粉丝的保护欲汹涌而出——公司、同行、甚至是某个莫须有的“资本方”,只要能把哥哥架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就能瞬间凝聚起群体的向心力。
没有敌人?那就创造一个。把正常的商业合作说成“压迫”,把行业规则包装成“刁难”,连谈判桌上的拉锯都能被渲染成“资本的恶意针对”。龙丹妮不过是恰好站在了那个“敌人”的位置上,成了这套叙事里最方便的靶子。
如今再想起当年的义愤填膺,只觉得有点可笑。原来我们为他愤愤不平的每一次,都成了别人收割情绪的工具。那些被刻意放大的委屈,那些被精心设置的对立,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利用真心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