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星链无处可逃!俄军一招制敌,敢开机就打,这战术解放军可参考 乌克兰战场上,星链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7-18 20:41:21

让星链无处可逃!俄军一招制敌,敢开机就打,这战术解放军可参考 乌克兰战场上,星链的神话正在被一套非常朴素的战术打破。 不是干扰频段,也不是打卫星。俄罗斯干得更直接:你地面终端一开机,我就锁定坐标扔无人机,打掉设备顺带清掉人。打的不是信号,而是神经末梢。 简单、粗暴、有用。 乌克兰前线:开个星链终端,10分钟内被炸 从2023年底开始,乌军士兵发现,星链越来越“烫手”。只要连接网络不及时移动位置,就容易被炮火和巡飞弹盯上。 星链终端没法静默运行。为了接入网络,它必须主动发射信号与卫星握手。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定位信号。俄罗斯用的不是高科技,而是一套名为“白芷”的便携定位系统,在10公里内扇形扫描,快速判断信号来源。 2024年赫尔松方向战场上,这套系统配合“柳叶刀”巡飞弹使用。锁定、分配目标、起飞、命中,全流程不靠卫星、不靠大数据,靠的是预设算法和足够多的弹。 打的是点,对的是精。一个连队一个星链终端,一炸就断链,一断链就盲。 对乌军来说,这不是战损,而是通信系统溃散。 柳叶刀的作用不是打坦克,是打链路 俄军过去拿柳叶刀打M777、打豹2,现在转头打星链终端,不是降级,而是转型。坦克能移动、有装甲、还有伴随掩护,星链终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要暴露就等于原地等死。 更重要的是,摧毁一辆坦克,毁一个物理目标;摧毁一个星链终端,是打断一个指挥体系。这就不是一枚弹的价值问题,而是让敌人短时间内信息瘫痪。 2024年下半年,俄军开始给柳叶刀装配轻型电磁脉冲装置,专打前线临时指挥节点,不图杀伤,只图瘫痪。你说设备能重启?可以。但在这种对抗中,短暂的“看不见、传不了”就是决策窗口。 这不是战术创新,是战场本能。 不打星链卫星,是因为俄军想打赢,不想失控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打星链卫星?几万个在天上转,打一颗成本巨大,政治风险更高,连带影响全世界的商业通信。打了是“反空间武器使用”,不打,是“规避升级”。 俄罗斯没兴趣搞一场全球通信战,它的目标只是让乌克兰指挥系统变哑。打地面终端,精度更高、控制更强,还能打出心理压力。 这也是2025年初乌军频繁更换部署模式、减少星链依赖的直接原因。美方则不断更新协议、修改终端授权、改进链路,但本质问题没变:开机就等于广播自己。 马斯克搞“星盾”,俄军没在怕,甚至反用过 星盾系统说是“政府级通信服务”,实则已经成了美军链路的一部分。部署1.5万颗加密卫星,用于军事通信、侦察导航。美国人打算把它做成“战场骨干网”。 俄罗斯早知道,甚至从黑市搞来一些终端试用测试,能连接就用,连不上也能拆解分析。美方反应过来后,紧急断掉部分信号通道,担心泄露技术细节。 2025年3月,乌克兰前线多次报告俄军使用“仿冒终端”对抗干扰。真假星链终端混在一起,美方难以识别,终端变成引导弹打来的“信标”。 到这一步,星链已经不再是纯技术工具,而是战场棋子的其中一颗。 解放军能学什么? 第一,不打天空,打地面。 现在大家都在谈“反卫星能力”,但俄军证明,不需要把卫星打下来,只要让对方终端不敢开机,卫星就等于白搭。未来战场上,打的是链路完整性,不是物理平台数量。 第二,打链路比打平台更有效率。 巡飞弹打设备,不比打坦克难,但战略收益远高于打掉一辆战车。一旦前线通信中断,无人机无法回传、火力单元接不到指令,整个作战节奏被打乱。这才是真正的非对称压制。 第三,低成本+实用才是关键。 “白芷+柳叶刀”看起来不起眼,技术指标也没多高,但打出的效果清晰:你用高价卫星组网,我用中价设备断链。这种打法,敌人越先进,反而越吃亏。 解放军已有类似思路。“国网星座”正在铺设,中国自己的星链在轨卫星已突破千颗,未来将形成完全自有通信覆盖。而一体化无人作战系统,已具备区域压制、数据链中断打击能力。 关键是要避免复杂化——不是所有问题都要高端武器解决,合适的打击点,用合适的工具,能解决90%的战场困局。 结语:星链神话被拆解,说明战争从来不是靠技术赢的 星链终端不是万能的,俄罗斯用很传统的方式让它变得“难用”。而乌军的战术调整、马斯克的加密升级、美方的合同追补,说明这一点击中了痛点。 未来战争不会是高技术之间的秀场,而是谁能精准找到对方系统的漏洞,并低成本把它变成战场风险。 卫星多不代表就稳,终端能用才是真的可打仗。 俄罗斯这一招,简单、实用、有效——这一点,没有多少军队可以不当回事。 参考资料: 《俄军摧毁乌军星链终端的作战记录》俄国防部公开资料 《美方警惕星盾终端在俄方手中被逆向分析》彭博社

0 阅读:0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