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一天,61岁的江腾蛟终于走出了高墙大院,这是组织鉴于他曾经对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才决定让他保外就医,并将他安置在了太原。 江腾蛟1919年出生在湖北黄安县,家里穷得叮当响,11岁就跑去参加红军,当了个儿童团大队长。小小年纪,背着布包,穿梭在村庄送信,风里来雨里去。 1930年代,他在鄂豫皖苏区干得风生水起,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陂南县儿童局局长,组织能力一流。1934年,他跟着高敬亭留守苏区,参与组建红二十八军,后来改编成新四军第四支队。 1939年,他干到新四军第五支队一连指导员,9月升为一营指导员。那年一次战斗,他腹部挨了三枪,硬是咬牙坚持指挥,胜利后才去医院,愣是从身上取出一颗子弹。伤好了,他接着上战场,立功无数。 1955年,他36岁,被授予少将军衔,军装上的肩章亮得晃眼。1966年,他当上南京军区空军政委,可没过几年,因1967年擅自搜查上级住所,1968年被免职。 1971年,他卷入重大案件被审查,1973年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1980年受审,1981年被判18年有期徒刑。 1981年秋天,江腾蛟61岁,身体不好,组织看在他早年为革命出生入死的份上,批了他保外就医,安排到太原安度晚年。 他妻子李燕平接到消息,激动得手都在抖。她没想到这么快能跟丈夫团圆,收拾好东西就赶去接他。火车开到太原,夫妻俩下了车,直奔组织安排的住处。 体委大院里,两套房子一墙之隔,一套给他们老两口住,另一套给儿子江新德和儿媳,方便照顾他们。房子不大,家具简单,木桌藤椅,铁床吱吱响。 院子里有棵老槐树,夏天绿得发亮,秋天叶子落一地。江腾蛟还在服刑,没工作没收入,组织每月给200块生活补助,够买米面菜肉,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踏实。 李燕平精打细算,每周骑自行车去菜市场,挑便宜的菜,回来做几道家常菜,饭桌上热气腾腾。她的待遇问题那会儿还没解决,拖到1990年代初,组织审查后才定了行政18级退休待遇。 到了太原,江腾蛟的生活慢慢上了轨道。早上起来,他在院子里练书法,毛笔在宣纸上刷刷写,墨香飘得满屋都是。 吃完饭,他爱翻报纸,看新闻联播,电视屏幕一闪一闪,播报员的声音在屋里回荡。周末,他带着孙子孙女去迎泽公园,买根糖葫芦,孩子们吃得满嘴红。 晚年生活平淡却安稳,他心里却总惦记着那套55式军装。那是他年轻时的骄傲,胸前的军功章是他用命换来的。可他从没开口提这事,怕人觉得他不识趣。 2009年,他90岁,肺病加重,住进北京朝阳医院。氧气管连着,病房里安静得只剩机器的嘶嘶声。5月8日,他走了,没来得及说遗愿。 李燕平替他向组织提了请求,想让他穿着55式军装下葬。组织考虑再三,同意了。葬礼上,江腾蛟身着军装,静静躺着,像回到了当年的战场。
1981年的一天,61岁的江腾蛟终于走出了高墙大院,这是组织鉴于他曾经对革命事业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7-18 16:02:13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