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中,129师的班底主要是红四方面军,为什么不让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担任师长,而是选择了跟四方面军并无多少瓜葛的刘伯承? 可能大部分网友都不了解,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中,我方最初提议设四个师,徐向前就是预定师长之一。但蒋介石仅批准三个师的编制,受名额压缩,徐向前只能屈居副职了。 129师确实主要由原红四方面军部队改编而成,但最终由刘伯承而非徐向前担任师长,这一安排包含了多重考量。 首先,经历了西路军的失利,指挥权是到了过渡的时候了。 1936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组成西路军西征,徐向前任总指挥。但在河西走廊遭遇惨败,部队损失近2万人,仅少数人突围。 此次失败不仅削弱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也使中央对徐向前的指挥责任产生疑虑。 为救援西路军,中央于1937年组建援西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下辖红四方面军余部(红4军、红31军等)。 援西军虽未能及时救援,但收容了西路军失散人员,并承担了整编和教育任务。 当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援西军主力直接改编为129师。刘伯承作为援西军司令员,顺理成章成为师长,原指挥体系(如参谋长李达)也得以保留,保证了部队的稳定性。 其次,是张国焘事件的阴影。 1935年,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这里我就不详述了。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虽未主动支持这事,但曾随张国焘南下。 尽管他在关键时刻制止了追击中央红军的冲突(“红军不打红军”),但这段经历难免不为后期的任职产生影响。 而刘伯承在长征中坚决反对张国焘,被张国焘撤职后仍坚持斗争,政治立场鲜明,深得中央信任。 第三,还有其他因素。 刘伯承是辛亥革命元老,川军名将,曾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26年已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是党内首位国共合作时期的军长,他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俱佳。 刘帅的资历与威望足以服众,尤其对整合多来源部队(含陕北红军),可以说至关重要。 徐向前长期患结核病,抗战初期多次因健康问题无法前线指挥,1940年不得不赴延安休养,中央认为师长的繁重指挥任务可能超出他的身体负荷。 后来的结果证明,刘伯承担任129师师长无疑是成功的。 他通过温和的政治教育,消除了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重建了部队凝聚力。 129师在抗日战争中发展为30万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参与神头岭、七亘村等经典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更成为中原野战军主力。 而徐向前作为副师长,在战术层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更以弱势兵力横扫山西,证明其军事才能并未受职务所限制。 可以说,这一安排既是对历史教训的回应,也是战时资源最优调配的结果。
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中,129师的班底主要是红四方面军,为什么不让四方面军的总指挥
蜜桃小丸子
2025-07-18 11:45:55
0
阅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