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说了县长的来意后,拒绝说:“以后不要再提了!”[凝视] 张烽态度很坚决:“县长,我现在一心想着学习和工作,暂时不考虑个人问题。麻烦您跟皮司令说一声,以后这事就别提了。”
县长回来如实汇报,皮定均听了反而来了劲儿,他开始给张烽写信,第一封信写得很正式,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和从军经历。信送过去三天,没有回音。
第二封信他换了个策略,谈读书心得和对革命的理解。这次张烽倒是回信了,但只有短短几行字:“皮司令,感谢您的来信。我们都是革命同志,应该把精力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
皮定均看完信哭笑不得,这明摆着是在拒绝啊。但他偏偏不死心,接着写第三封、第四封。有几次张烽气得直接把信撕了,还让勤务兵转话:“告诉皮司令,再写信我就直接扔垃圾桶了。”
眼看司令员陷入僵局,搭档徐子荣出了个主意:“老皮,光你一个人唱独角戏不行,得发动群众力量。”于是机关里的干部们开始轮番上阵,见到张烽就夸皮定均人品好、能力强、前途光明。
张烽刚开始还耐心听着,后来干脆说:“你们是不是商量好的?一个个都来给皮司令当红娘。”大家被她说得哈哈大笑,但劝说的工作丝毫没有放松。
转机出现在1941年春天。一次日军扫荡中,张烽所在的村子被包围,情况十分危险。皮定均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部前往救援,激战三个小时才将敌人击退。
战斗结束后,皮定均第一件事就是找张烽:“你有没有受伤?吓坏了吧?”张烽看着这个满脸硝烟、衣服破了好几个洞的年轻将领,心里突然有些触动。
从那以后,皮定均经常以工作为由去看望张烽,有时候带点书,有时候带点她爱吃的山西小米。张烽表面上还是那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但心里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执着的追求者。
194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张烽正在灯下看书,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开门一看,皮定均提着一个保温盒站在雪地里。“天这么冷,你怎么来了?”张烽问。“给你送点热汤,刚炖好的鸡汤。”皮定均说着把保温盒递过去。
张烽接过保温盒,感觉沉甸甸的,不只是汤的重量。她抬头看看皮定均,发现他的眉毛上都结了霜。“快进来暖和一下再走。”这是张烽第一次主动邀请皮定均进屋。
两人坐在炕上喝汤聊天,谈话内容从工作到理想,从书本到人生。那一晚,张烽忽然发现这个平时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司令员,原来也有细腻温柔的一面。
1943年6月,皮定均和张烽在简陋的窑洞里举行了婚礼。没有婚纱,没有戒指,只有战友们的祝福和两人真诚的誓言。
婚后张烽坦言:“我本来不想嫁给军人,觉得聚少离多太辛苦。但是他的真诚打动了我,而且我发现他不只是会打仗,还很有文化有思想。”
新婚燕尔的甜蜜很快被战火打断。1946年6月,中原突围开始,张烽已经怀孕6个月。皮定均看着妻子日渐隆起的肚子,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她先走。
“烽子,你跟着大部队先突围,我断后。”皮定均拉着张烽的手说。张烽眼圈红了:“我们一起走不行吗?”“你现在这个情况,跟着我只会拖累部队。相信我,我一定会活着去找你们母子的。”
那一别就是整整两年,张烽成功突围后辗转到了解放区,独自承受着分娩的痛苦和对丈夫的思念。皮定均在华东战场上浴血奋战,每天晚上都会在日记里写下对妻儿的思念。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皮定均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名将张灵甫的整编74师激战三天三夜,最终全歼这支王牌部队。胜利的那一刻,他想的不是荣誉,而是早点结束战争,早点和妻儿团聚。
然而战事频繁,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直到1948年底,他们才在山东重新相聚。
重逢的那一刻,张烽抱着已经两岁的儿子站在村口等待。皮定均远远看见,立刻跳下马车跑过去。一家三口紧紧相拥,都哭了。“爸爸,爸爸!”儿子虽然第一次见到父亲,但很快就亲近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皮定均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张烽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才能。虽然工作依然繁忙,但总算能够经常在一起。他们又有了两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1976年7月7日,62岁的皮定均在福建视察军事演习时,乘坐的直升机突然失事。消息传来,张烽几乎昏厥过去。追悼会那天,她强忍悲痛亲自安排了800多个花圈,每一个都仔细检查位置和花色。
后来的岁月里,张烽经常一个人坐在皮定均的墓前,跟他说话。“老皮啊,当初你那么执着地追我,我还嫌你烦呢。现在想想,如果当时答应得再痛快一些,我们是不是能多一些相守的时光?”
墓碑上刻着张烽亲笔写下的碑文:“九死一生,将军闯过枪林弹雨,永留百世英名。”字里行间,满含着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与骄傲。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觉得什么样的爱情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坚持?
草莓味糯米糍粑
皮旅的中原突围就是传奇。
用户78xxx43
年轻时应该漂亮。连年纪大了气质还这么好。
用户22xxx17
真有夫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