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阿萨德,来了大胡子;本来已跪下,依然挨炸弹。以色列近期对叙利亚的猛烈空袭,尤其是针对大马士革总统府、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轰炸,确实让许多原本对叙利亚局势持乐观态度的观察者感到意外,哇塞,搞没搞错,人家已经投降了,已经跪下了,你炸他干嘛?当然了,以色列才炸完黎巴嫩,才搞定伊朗,现在腾出手来,反过身来炸你,没毛病。 事实上,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一些舆论在分析国际局势时的局限性。 大胡子朱拉尼政权的本质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朱拉尼曾是极端组织“沙姆解放组织”(HTS)的领导人,该组织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长期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然而,在2024年底推翻阿萨德政权后,朱拉尼迅速改变形象,穿上西装,承诺打击恐怖主义,并寻求与西方和解。2025年5月,特朗普在沙特会见朱拉尼,并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此举被视为美国对朱拉尼政权的认可。 然而,朱拉尼政权的极端主义背景并未真正改变。其政府内部仍有多名HTS背景的官员,且该政权在控制叙利亚后,对平民实施大规模镇压,甚至被指控犯下战争罪行。因此,尽管特朗普政府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如削弱伊朗、拉拢沙特)暂时接纳了朱拉尼,但以色列并不买账。内塔尼亚胡政府视朱拉尼政权为威胁,尤其是其与伊朗的潜在联系,以及叙利亚南部德鲁兹人地区的动荡。 以色列的战略目标、领土扩张与地区霸权,以色列此次空袭叙利亚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内塔尼亚胡明确划定了两条“红线”: 大马士革以南地区的非军事化(从戈兰高地延伸至德鲁兹山);保护叙利亚境内的德鲁兹人(以色列的长期盟友)。 以色列的真正目标可能是进一步吞并叙利亚南部领土,扩大其战略纵深。此前,以色列已占领戈兰高地,并试图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缓冲区。朱拉尼政权虽然对以色列态度软化,但其军事行动(如进攻德鲁兹人聚居区)直接触犯了以色列的“红线”,因此遭到猛烈打击。 中国舆论存在误判,必须很好地反思,部分中国公知曾对朱拉尼上台表示乐观,认为叙利亚将在“文明的以色列”影响下走向西方化,甚至成为伊朗的“榜样”。然而现实证明:以色列并不关心朱拉尼是否是美国的盟友,其行动完全基于自身安全利益;朱拉尼政权的极端主义底色未变,其统治下的叙利亚并未走向稳定,反而更加动荡;特朗普的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其对朱拉尼的支持可能只是短期交易,而非长期战略。 这一误判反映了部分舆论对国际政治的简化理解,即认为“反美即正义”或“亲美即进步”,而忽视了中东局势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的博弈。 所以,中东政治的现实很残酷,以色列的空袭表明,中东政治的核心仍是实力与利益,而非意识形态或外交辞令。朱拉尼试图通过讨好美国来稳固政权,但以色列的行动证明,地区强权(如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仍掌握着叙利亚的命运。而特朗普的政策变动性极大,朱拉尼的“美国梦”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对于观察者而言,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国际政治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极端势力即使改头换面,仍难被真正接纳;舆论应避免简单化的“站队思维”,而应基于事实进行理性分析。
阿萨德卷土重来的机会来了! 以色列战机像点名一样,把叙利亚总统府、国防部大楼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