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就是这一句话,26年后,她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天安门城楼上,观礼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各界名流,但在毛主席身边,却有一位衣着朴素、满脸风霜的老太太。她叫黄菊喜,那年67岁,从湖北的大山里头来的。毛主席紧紧握着她的手,亲切地称她“菊妈同志”,感谢她。 底下的人都好奇啊,这位老太太是谁?怎么能得到这么高的礼遇?这就得把时间拨回到26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1933年。 那年,国民党军队把湖北通城的黄袍山围得铁桶一般,挨家挨户地搜捕毛泽东。就在全村人命悬一线的时候,一个农妇,也就是黄菊喜,突然站了出来,对着敌军大喊:“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这声喊,把所有人都镇住了。敌人冲进她家,果然从地窖里拖出一个男人。盘问、比对,似乎跟通缉令上的特征很像。于是,敌人把人带走,残忍杀害了。而真正的毛泽东,早已在掩护下安全转移。那个被带走的,是黄菊喜的亲儿子。 黄菊喜,1882年生在黄袍山下。命苦,12岁当了童养媳,好不容易拉扯大五个孩子,丈夫又早早没了。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那个年代,活得有多难,咱都能想象。 转机,出现在1930年。红军来到了黄袍山。黄菊妈没啥大道理,她就认一个死理:这支队伍,是给穷人办事的。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彻底改变她和整个家庭命运的决定——送子参军。 她第一个送走的是大儿子吴朝义。她对儿子说:“为了穷人翻身,你要好好干。”没多久,噩耗传来,吴朝义在江西铜鼓作战牺牲。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天底下最痛的事。可黄菊妈擦干眼泪,对着剩下的四个孩子说:“你们要像哥哥一样勇敢杀敌,为了穷人翻身,死也值得。” 话是这么说,可哪个当娘的不心疼自己的骨肉啊?但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紧接着,1931年,二儿子吴朝炳、三儿子吴朝福、大女儿吴凤桂、小女儿吴满桂,相继都参加了革命。 从此,这个家就没安生过。今天送来的是儿子的立功喜报,明天可能就是牺牲的噩耗。 1932年,大女儿吴凤桂在江西作战牺牲;1933年,二儿子吴朝炳被敌人抓到县城杀害。 1934年,已是红军独立连连长的三儿子吴朝福,在望湖洞被百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他指挥部队突围,自己留下断后,最终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家里只剩下最小的女儿吴满桂,继续跟着母亲做交通员,传递情报。可是在1937年,这个家最后的血脉,也被还乡的白军勾结地主残忍杀害。 从1930年到1937年,短短七年,黄菊妈的五个亲生儿女,全部为革命牺牲。什么叫“满门忠烈”?这就是。 她自己呢?也没好过。因为是“赤匪家属”,她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被抓、被打、被关押是家常便饭。特务用烧红的铁钳烙她,想从她嘴里问出点情报,她愣是咬碎了牙都没吭一声。为了躲避搜捕,她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躲了十几年,像野人一样生活。 直到1949年,通城解放,黄菊妈才从山里走出来。她回到家乡,看着满目疮痍的故土,这个在孩子们牺牲时一滴泪都没掉的母亲,终于放声大哭。 新中国成立后,她没跟任何人提过自己的功劳,也没提过自己认识毛委员。她就默默地生活,带着民兵清剿土匪,把打草鞋攒下的一万块(旧币)全部捐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她的孙子(大儿子的遗孤)长大后,她又毫不犹豫地送他去参了军。 时间来到1959年。一辆小车开进了黄袍山,专程来接黄菊喜去北京。她这才知道,毛主席一直惦记着她。国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的母亲。 所以,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握住她的手,感谢她和她那五个有名有姓的英雄儿女,为这个红色江山付出的所有。那五枚沉甸甸的烈士徽章,就是她登上天安门最好的通行证。 黄菊妈不识字,一辈子没离开过大山。可她心里,比谁都敞亮。她懂得什么是大义,懂得什么叫“国”和“家”。她用最朴素的母爱和最坚定的信念,托举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1971年,黄菊妈安详离世,享年89岁。她的枕边,只有一个小木匣,里面是五张码得整整齐齐的烈士证。那是她一生最珍贵的宝贝,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滚烫的勋章。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陌上伊人笑
2025-07-18 05:32:4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