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让

陌上伊人笑 2025-07-18 03:34:38

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让,双方僵持不下。伟人:“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 1960年春天。北京中南海,气氛有点微妙。尼泊尔新上任的首相柯伊拉腊,带着一股子势在必得的劲儿来访华。两国建交没几年,边界问题谈了好几轮,最大的疙瘩就是珠峰。柯伊拉腊在会谈里,把西方舆论和登山界的说法当论据,言里话外,这珠峰该归尼泊尔。 在场的中国领导人,听着听着,都感觉这天儿快聊不下去了。就在这僵持的当口,毛泽东主席慢悠悠地开了口,他没长篇大论讲历史,也没拍桌子,就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 这一问,像往沸水里扔了块冰,场面瞬间就冷静下来了。柯伊拉腊被问得一愣,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反倒不知从何说起了。 其实,你要是翻翻故纸堆,早在康熙年间,咱们的老祖宗就在测绘地图里,把珠峰明明白白划进了大清的版图,那时候还不叫珠穆朗玛,叫“朱母郎马阿林”,满语,意思是“大地之母”。后来的《大清一统舆图》啥的,一代代传下来,珠峰一直在界内。 可到了近代,情况就复杂了。英国人来了,在南亚搞殖民,顺手就把珠峰给测了,还起了个英文名叫“埃佛勒斯峰”。他们一边承认尼泊尔独立,一边又在边界问题上和稀泥,故意把珠峰的归属模糊化,埋下了一颗雷。 新中国成立后,这颗雷终于到了要爆的时候。特别是1953年,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从南坡成功登顶,全世界的镁光灯都打在了尼泊尔身上。尼泊尔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就是珠峰的主人。这下,争议彻底摆上了台面。 所以,柯伊拉腊1960年这次来,就是想把这事儿给定下来。 面对僵局,毛主席问完那句话,没等对方完全反应过来,就抛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方案。他说,既然山峰是界峰,那就“边界线从珠峰顶穿过去”,山峰为两国共有,北坡归中国,南坡归尼泊尔。他还风趣地说:“山峰不能因为我们划分了就变矮了嘛,它还是那么高。” 这个提议,在当时的外交惯例里,绝对是石破天惊。 柯伊拉腊虽然口头上表示可以研究,但心里的小九九还在打。他回国后,受国内民族情绪和背后某些大国势力的影响,态度又强硬起来。他抛出了一个让中国方面无法回避的难题:“你们说北坡是你们的,可有任何一个中国人从北坡登上去过吗?” 这一下,把中国逼到了墙角,也逼出了一条破局之路。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即拍板:我们自己上!组建国家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这不仅是一次体育探险,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政治仗、外交仗。 命令一下,全国动员。贺龙元帅亲自挂帅,从全国各地抽调最顶尖的登山运动员、科学家、后勤人员,组成了214人的庞大队伍。当时国家还很穷,但为了这次行动,硬是挤出几十万美元从瑞士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登山装备。 1960年3月,登山队开赴珠峰脚下。北坡,被世界登山界称为“死亡路线”,坡度陡峭,气候极端,比南坡的攀登难度高出不止一个量级。攀登过程异常惨烈,队员邵子庆就在海拔7000多米的地方不幸牺牲,很多人严重冻伤。 最艰险的挑战,是在海拔8700米处的“第二台阶”。那是一道近乎垂直的4米高岩壁,光滑如镜,找不到任何攀爬点,英国登山队几次尝试都在这里折戟,断言这里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眼看氧气就要耗尽,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关键时刻,来自辽宁的消防员刘连满,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他蹲下身,甘当“人梯”,让队友屈银华踩着自己的肩膀,在岩壁上打下钢锥,为后续的攀登者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刘连满自己却因体力耗尽,留在了原地。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藏族),这三位英雄的中国汉子,在氧气用尽、手脚严重冻伤的情况下,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终于登上了世界之巅。他们把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和一尊毛主席的半身像,永远地留在了珠峰的最高点。 中国人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成功的消息,通过《人民日报》传遍了全世界,国际社会为之震动。 这一下,轮到尼泊尔方面坐不住了。中国登山队员用生命和意志,为自己的国家主张提供了最无可辩驳的证据。当中国代表团带着登顶照片、从峰顶采集的岩石样本,和那一摞厚厚的清朝地图再次坐到谈判桌前时,所有的争议都显得苍白无力。 1961年10月5日,中尼两国正式签署边界条约,明确规定珠穆朗玛峰的边界线穿过峰顶,两国共享这座世界最高峰。

0 阅读:0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