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主持人问才:“能上春晚,是不是你这辈子最自豪的事?”陈佩斯摇摇头:“不,这事算什么自豪,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是,花费6年的时间为自己催来4个孙子!” 主要信源:(平邑融媒——陈佩斯:最大的骄傲,就是催生催来了4个孙子孙女;新浪网——陈佩斯儿子低调办婚礼 新郎新娘皆海归) 说起春晚小品,大伙儿准会想到那个圆脑袋小眼睛的陈佩斯。 1984年他带着《吃面条》头回登台,捧着空碗吸溜吸溜的滑稽相,愣是把全国观众笑岔了气。 往后十一年,他和朱时茂成了春晚招牌,《主角配角》里贼眉鼠眼的混混,《警察与小偷》里笨手笨脚的假警察,每个角色都活灵活现。 那会儿赵本山还在东北唱二人转,陈佩斯早被观众封了"小品王"的金字招牌。 陈佩斯能有这身本事,得从他爹陈强说起。 这位演过黄世仁的老艺术家,在长春电影厂是个人物。 可陈佩斯打小不是省油的灯,上课捣蛋逃学摸鱼样样在行。 十五岁那年赶上山下乡,跟着被批斗的父亲去了内蒙古。 黄沙地里刨了四年土疙瘩,回城想考文工团,人家看他档案里记着"黑帮子弟"四个字,大门关得死死的。 最后还是八一电影厂的老熟人收留了他,这才遇见命中注定的搭档朱时茂。 1984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眼光毒,看完这哥俩排的《吃面条》,当场拍板要他们上直播。 陈佩斯后来回忆说,直播前在后台紧张得冒冷汗,生怕观众不买账。 谁知刚演到"秃噜面条"那段,台下的笑声快把顶棚掀翻了。 打那年起,春晚导演组年年给他们留位置。 可到了1998年排《王爷与邮差》,道具频频出错,剧本临时大改,演出时连音效都拖了后腿。 憋着闷气回到家,正逢央视把他们的表演集做成盗版碟卖,这彻底点了火药桶。 跟媳妇在院里剪石榴枝的时候,陈佩斯突然想通了:"咱不受这气,包片山头种果树去!" 北京郊区的承包合同签了三十年,红彤彤的石榴压弯了枝头。 有回朱时茂来果园串门,看见他晒得黝黑发亮,打趣说老陈改行当果农挺像样。 谁知陈佩斯从屋里搬出厚厚一沓剧本:"瞅瞅,咱的话剧《托儿》!" 2001年寒冬,《托儿》在长安剧场首演。 裹着军大衣的陈佩斯蹲在后台,听见幕布拉开时的掌声,拳头攥得死紧。 这部讲婚托行骗的喜剧连演一百二十场,石家庄的观众冒雪排队,上海站加座加到过道里。 转型话剧导演的头三年,他带着团队跑遍三十多个城市,把当年小品王的名号又挣了回来。 家里头更热闹。 儿子陈大愚高中没念完就闹着回国演戏,老陈把剧本摔桌上:"先把基本功练瓷实!" 孩子在剧团从场记干起,熬了五年才当上主演。 有回排《阳台》演个欠债的包工头,谢幕后陈佩斯第一次当众夸他:"臭小子,像你爹年轻时的劲头!" 最让老陈操心的还是孙子辈。 大儿媳刚进门就被他催生:"早抱孙子早享福!" 等大孙女出生,老爷子抱着奶娃娃笑得见牙不见眼。 没消停两年又催二胎:"孩子独苗多孤单?" 二孙女落地时,他揣着金锁片守在产房外。 2020年疫情封城期间,儿子媳妇愁眉苦脸来找他,竟然意外怀了双胞胎。 老陈一拍大腿:"生!四个娃的奶粉钱我包!" 去年北京台春晚,六十八岁的陈佩斯和朱时茂重新站上舞台。 有主持人问他:"三十年前上春晚算人生巅峰吧?" 他摆摆手,伸着四个指头笑出一脸褶:"给老陈家催来四个孙子孙女,这才叫真本事!" 观众席爆发的笑声里,当年吃面条的小伙子已满头银霜。 如今他白天排《惊梦》,晚上回四合院教孙子认戏谱。 院角的石榴树年年结果,沉甸甸地压弯了秋日的枝头。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我估计陈佩斯以后不会再拍电影了,不是因为《戏台》口碑不好,也不是因为请不到演
【1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