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空军前副司令张延廷示警:若大陆决定武力攻台,解放军火箭炮部队将充当“开路先锋”,以饱和攻击迅速摧毁台军防御体系,而台湾的弹药储备可能“瞬间见底”。 与此同时,解放军“双尾蝎”无人机被曝疑似以顺时针路线绕台飞行,进一步加剧了岛内的紧张情绪。 张延廷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解放军近年来列装的远程火箭炮系统,如PHL-191型,射程可达300公里以上,且具备精确制导能力。 一旦开战,这些火箭炮可在短时间内对台军指挥中心、机场、雷达站等关键目标实施密集打击,而台军的防空系统,如“爱国者”导弹,数量有限,面对饱和攻击时难免捉襟见肘。 更关键的是,现代战争拼的是持续作战能力,台岛地域狭小,战略纵深不足,战时补给线极易被切断,若解放军的火箭炮和导弹持续压制,台军的弹药和燃料储备可能迅速耗尽,张延廷的担忧,实则是台军长期存在的短板——防御体系过于依赖外部支援,而自身抗打击能力有限。 除了火箭炮威胁,解放军的无人机活动也令台军如芒在背,近期,“双尾蝎”无人机疑似绕台飞行,引发岛内高度关注,这款无人机航程远、滞空时间长,可执行侦察、电子干扰甚至对地打击任务,其顺时针绕台航线,不仅是对台防空体系的试探,更可能是为未来实战积累数据。 无人机的优势在于低成本、高效率,与有人战机相比,它们无需担心飞行员伤亡,可长时间执行任务,并能通过数据链将情报实时回传。 若战时解放军大规模出动无人机,台军的雷达和防空系统将面临巨大压力——既要应对火箭炮和导弹的饱和攻击,又要防范无人机的侦察与骚扰,难免顾此失彼。 面对解放军的军事压力,台军近年来虽试图强化“不对称作战”能力,但效果有限,例如,台军计划采购更多机动式导弹和无人机,但装备数量和实战效能仍无法与解放军相提并论,此外,台军的训练水平和战备状态也屡遭质疑。 更深远的问题在于,台军的防御始终建立在“外部干预”的假设上,然而,美国等盟友的支援存在不确定性,且解放军已具备区域拒止能力,可有效阻挠外部势力介入,若冲突爆发,台军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台海局势的紧张,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军事较量,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确实对台构成压力,但大陆方面始终强调“和平统一”的大方向,火箭炮和无人机的威慑,更多是防止“台独”势力铤而走险,而非无差别打击。 对台湾而言,与其寄希望于“以武拒统”,不如正视两岸实力差距,避免被少数政客绑架至危险境地。 历史证明,挑动对抗只会加剧风险,而对话与合作才是台海和平的基石,大陆方面也需以更灵活的方式争取台湾民心,让两岸同胞共同认识到:和平发展才是根本利益所在。 军事手段永远是最后选项,而智慧的外交与深度的民间交流,才是化解两岸僵局的真正钥匙。
台军高调喊话解放军,结果迎来雷霆回应!近日,台军罕见在广播中叫嚣:“你已接近我
【7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