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竟突然颤抖着跑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18 01:04:41

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竟突然颤抖着跑出了手术室,而手术台上的女孩生命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 2016年12月的一个下午,上海中山医院心导管室里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屏住呼吸的事。 正在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葛均波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放下导管走出了手术室。手术台上躺着19岁的李娜,三根心脏血管堵塞超过90%,随时可能心脏骤停。 此时的葛均波右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在心脏血管里推进导管,哪怕偏差一毫米都可能捅破血管壁。 “我必须停下来。”葛均波对助手说完这句话就离开了手术室。 手术室外,葛均波用热毛巾敷着右手,轻轻按摩手指。护士长后来回忆,那是她见过葛主任最紧张的时刻,额头上全是汗珠。 五分钟后,葛均波重新走进手术室,这次他的手稳如磐石,一根接一根地打通了李娜堵塞的血管,整个过程用了不到40分钟。 李娜醒来后问护士:“医生刚才去哪了?”护士笑着说:“去洗手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解释背后,藏着心外科医生不为人知的职业压力。连续手术4小时以上,医生的手指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 当葛均波从德国回国时,行李箱里装着两台血管内超声设备。这种设备在1999年的中国还是空白,单价超过200万元。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下了这些设备,带回了国内。 “当时国内有很多复杂的心脏病例都没法做,病人只能等死”,这就是他决定回国的原因。 李娜的病情在当时属于极高风险,多动型大动脉炎会让血管壁增厚,就像水管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加上冠心病,她的心脏就像一台随时可能熄火的发动机。 在手术前,葛均波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从凌晨2点的急诊手术开始,到下午李娜的手术,他一共完成了6台介入手术。 “手抖并不是技术问题,是体力透支”。 李娜手术后的第二天就能下床走路了,8年过去了,她的复查结果一直正常。现在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每年都会给葛均波发去一张体检报告。 李娜在去年的感谢信中写道:“谢谢您当年的暂停”。她后来才知道,如果葛均波当时强行继续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葛均波常对学生说:“医生最重要的品质不是永不犯错,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 那台手术过去8年了,李娜已经结婚生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葛均波依然每天站在手术台前,用他那双曾经颤抖过的手,拯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也许这就是医生这个职业最动人的地方——不是神一样的完美,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承认自己的局限,然后重新开始。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间世】坚持的意义:“选择做医生就需要敬畏生命”

0 阅读:0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