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针对智驾的营销简直就是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当儿戏,太乱了
就仗着公众不懂,各种忽悠
就连有些大型机构媒体都敢出来胡说八道
各种的混淆概念
对安全对技术能不能多一些敬畏?
至少先搞清楚什么样的智驾才是优秀的,安全的,然后再出来评价
当然以前行业没有什么规范性指引,胡说瞎说的,也没办法衡量
但是现在有驾驶自动化白皮书了,那就有依据了,千万别再胡说了
误导了公众,那是要伤福报的
你如果看不懂这个驾驶自动化白皮书
那小徐可以帮你解读一下:
首先这个白皮书的发布,是起到了对行业正本清源的作用。
它解释了营销词汇中容易混淆的智驾辅助技术概念
就是可以让我们大家正确的认知到什么是真的好智驾。白皮书点破智驾营销乱象
举个例子:
能够紧急避让是不是就能说明智驾能力强?并不能这么说,因为要搞清楚主次,
首先是紧急制动,然后再避让,一味的追求避让,而忽略了提升制动的标准,那就是不好的做法
“AEB是盾,AES是矛,滥用避让适得其反”
你像HUAWEI ADS的主动安全车辆紧急避险协同策略是什么?
坚持“让速不让道”,AEB应该优先于AES启动,AEB通过主动减速实现风险化解,而AES作为补充手段,仅在制动距离不足等极端情况下启用。 明明可以刹得住,还非要变道做避让,这是很危险的方法,在白皮书的4.2.2有明确描述的。
“连续AES换道”直接暴露的是安全基本功不足,对驾乘人员的不负责任,
所以“安全设计理念=企业道德DNA”
(白皮书5.1)
“试点≠市场,商用才是终极考场”
有些车企是试点企业,那是要承担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主体责任的;而试点也只是针对公共领域的道路运输经营用途,使用主体还需要获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运营资质和运营管理要求,并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个人用车开展的试点;而且试点是在限定区域范围的,并不是全路段范围内均能运行。有些企业宣传几千公里0接管,这就不仅仅只是忽悠了,而是违法了
鸿蒙智行主动安全真的有用
希望通过白皮书的发布,能够协助智能驾驶产业,成为更加具象化的新质生产力,激发行业及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助力汽车强国与交通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