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未经允许下,擅自做了个重大决定,在《新闻联播》播出之后安排了一段30秒的广告。广电部部长知晓后,愤怒道:“怎么回事?杨伟光怎么能这样做!” 杨伟光的这个决定,是源于电视台的实际情况,而临时做的抉择。 当时,因台里有许多拍摄设备使用数年,导致经常会在拍摄和录制时出故障,所以换设备已经是迫在眉睫。 但台里的收入仅靠国家拨款和极少量的广告来维持,实在没有经费来换设备。 这时,杨伟光发现部分地方台通过贴片广告收入猛增,都已经快超过央视。于是,他也考虑适当的投放广告,或许能解经费问题。 这个想法固然可以,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因投放广告需要经过上级层层审批,但这审批的过程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个等待的过程,杨伟光觉得来不及。 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在节目中投放广告,先斩后奏。 1993年,杨伟光在没经过广电部的审批下,在《新闻联播》后插播了一条白酒广告。为了不引起观众反感,仅仅只播放了30秒,便立即切回节目。 或许是广告和节目衔接的很好,很多观众并未意识到这是广告。即使有的人发现是广告,但因时间较短,并未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整体播放效果,颇为理想。 但广告播出后没多久,广电部的部长找到杨伟光,怒吼道:“杨伟光,谁给你的胆子?你怎么能这样做!一旦发生意外,后果是你能承担的吗?” 面对暴怒的部长,杨伟光也明白这其中的风险性。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将会影响央视的名声,甚至加速它的衰落。 于是杨伟光先让其消消气后,才解释台里的实际情况和真相。无奈之下,部长只好说下次不允许再有先斩后奏的事发生。 这次的冒险,让杨伟光尝到了甜头,也让许多商业广告嗅到了机会。 为了获得央视的广告位,许多商家开始竞标,广告价格更是被炒成了天价。 许多品牌广告正式走入大众的视线中,而被大家熟知。这次,央视改革不仅跑设备经费充足,还赚的盆满钵满。 而这些钱,杨伟光全部用于央视设备和环境改造上。 可以说,杨伟光的这次决定,直接打开了电视台商业化的机遇大门,也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毕竟,央视可是老百姓最为信赖的媒体,它的一举一动,都是影响深远。 作者|栗子 编辑|知愚
1993年,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未经允许下,擅自做了个重大决定,在《新闻联播》播
柴叔带你看
2025-07-17 10:33:04
0
阅读: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