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卢拉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国从不主动挑起战争,也不依赖发达国家,更不会向任

史迹解读站 2025-07-17 00:59:22

巴西总统卢拉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国从不主动挑起战争,也不依赖发达国家,更不会向任何强权低头。依靠14亿人的拼劲和创新精神,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不光让自己富起来了,还带着全球其他国家一起进步。 中国,一个从不主动挑起战争,却能在全球舞台上站得稳稳当当的国家,到底有啥秘密?巴西总统卢拉的一席话,揭开了这个谜底:14亿人的拼劲,改革开放的决心,还有不向强权低头的骨气。中国不仅让自己富起来,还拉着其他国家一起往前跑。这种模式为啥这么牛?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巴西人叫他卢拉,1945年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的一个小村庄。家里穷得叮当响,八个兄弟姐妹挤在一间泥墙房子里,吃饭都成问题。卢拉小时候擦过鞋,卖过水果,15岁就进工厂当车床工人,汗水浸透工装。20世纪70年代,他投身工会运动,组织工人争取权益,嗓子喊得沙哑。1980年,他创立劳工党,带着工人阶级的诉求走上政治舞台。2003年到2010年,他当了两届巴西总统,推出“零饥饿”计划,让几百万穷人吃上饭,巴西经济也蹿到全球前十。 2022年,78岁的卢拉再次当选总统,步伐虽慢,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一点没变。他多次访华,2023年和2024年的访问,让他对中国的发展路子有了更深的感触。卢拉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的自主发展格外有共鸣。他知道,发展中国家想摆脱外部控制有多难,中国的路子给了他不少启发。 卢拉的童年跟巴西的贫困面貌紧密相连。20世纪50年代,巴西农村缺水少电,卢拉家连自来水都没有,用木桶挑水喝。他12岁随家人搬到圣保罗,住在一间租来的小屋里,屋顶漏雨,地上满是泥巴。工厂里的工作枯燥又危险,他见过工友被机器伤了手,只能无奈回家。70年代的工会运动,让他开始为工人发声,组织罢工时,他站在集会人群前,手持扩音器,呼吁改善工资和工时。1980年创立劳工党后,他走遍巴西各地,鞋底磨破了好几双。2003年当选总统后,他推动农业和能源改革,巴西的咖啡和大豆出口量翻了好几倍。 2023年访华时,他在上海新开发银行看到金砖国家的合作项目,感叹中国在全球南方的作用。他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个国家要发展,靠自己比啥都强。 卢拉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观察,核心是自主和和平。中国从不主动挑起战争,这点让卢拉印象深刻。历史上,很多大国靠抢资源、打仗才爬到高位,中国却靠自己一步步走上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敞开大门,吸引外资和技术,同时把自己的市场推向世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全球科技中心,40年不到,高楼大厦取代了渔船,电子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卢拉提到,中国的高铁网络是这种自主精神的体现。2004年中国引进高铁技术,十几年后就有了4万多公里的高铁,覆盖90%以上的大城市。偏远地区的农民能当天把蔬菜运到城里,年轻人也能坐高铁去大城市找工作。这种基础设施的普及,硬是把城乡差距拉近了不少。 中国的发展不光靠基建,还有创新的硬实力。卢拉在2023年访问华为时,了解到中国5G技术全球领先。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没停下脚步,靠自主研发突破重围。2024年,中国的5G基站覆盖率达到95%,连偏远山区都能视频通话。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加班加点,实验室的灯常年亮着。卢拉还提到中国的粮食安全,14亿人的饭碗问题,靠自己解决了。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超6.9亿吨,连续多年稳定,城市超市的货架上大米白面从没断过货。这种自给自足的能力,让发展中国家看了都佩服。 在国际合作上,中国不搞压迫,而是拉着大家一起跑。卢拉提到中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比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2017年铁路开通后,肯尼亚的芒果和咖啡能更快运到港口,出口到中东和欧洲。沿线的村庄有了新学校,孩子们不用走几十公里山路去上学。中国还帮非洲建了医院和港口,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这些项目不附带政治条件,讲究双方都得利。卢拉觉得,这种合作方式比传统的援助靠谱多了,发展中国家用起来也舒心。他还提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2000年贸易额才400亿美元,2024年接近1万亿美元。东盟国家的港口堆满了集装箱,普通商贩也能靠出口赚到钱。 中国的和平外交也让卢拉点赞。他提到南海问题,中国始终坚持对话,不搞对抗。2024年金砖峰会上,中国提出通过贸易和投资促进和平,得到不少国家支持。卢拉认为,这种方式在全球冲突频发的今天特别难得。中国不靠打仗,而是用合作和努力站稳脚跟。2023年,中国在联合国推动的“全球发展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个合作项目,覆盖教育、医疗和能源。卢拉觉得,这种模式让发展中国家看到,发展不一定非得靠战争,合作也能出成绩。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史迹解读站

史迹解读站

解读史迹,传承历史文化。